|
前天在線上參加了第三屆全國科學實踐哲學會議開幕式,在開幕式上做了致辭。 首先見到許多老朋友與同道,非常激動,如曉明兄,黃翔,蔡仲,孟強,劉鵬,肖顯靜,……,還有我好幾個學生參加會議,如徐竹,張毓芳妃,李芳芳等,其次,祝賀大會順利成功。 我提出一個希望:是否進入建制化?科學實踐哲學在中國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的研究歷史,其中清華大學我們團隊(包括徐竹),浙江大學盛曉明團隊(包括孟強),南京大學蔡仲劉鵬團隊,是三個研究重鎮(zhèn),另外復旦大學黃翔等人也是開創(chuàng)者,現(xiàn)在科學實踐哲學研究者桃李滿天下,四散在全國,袁海軍,呼思樂,張姝艷,賈向桐,林祥磊,………南農(nóng)的嚴火其,石誠等,華東的朱晶,徐竹,在科學實踐哲學領域的研究越來越深入,華南的肖顯靜等也深受科學實踐哲學影響,所以科學實踐哲學研究大有作為。 另外提出四個建議: 1,希望年輕的科學實踐哲學研究者多關注國際SPSP進展,其中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案例與思路; 2,發(fā)揮優(yōu)勢,理論與實踐并舉,國內的研究各有特色,有的與文化聯(lián)系;有的突出了地方性知識研究,有的與STS關聯(lián),繼續(xù)發(fā)揮這些特點,同時注意研究的科學實踐哲學立場與研究方式; 3,關注地方性知識研究,這是個富礦,研究地方性知識,不是僅僅滿足于把某個知識命名為地方性知識,而是需要挖掘其特殊的情境,條件,在自然類的地方性知識研究中研究它為什么比科學知識更有效;做出有中國特色的案例研究。 4,關注科學知識的地理學,關注知識生產(chǎn)的空間,場所,條件與情境。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向,領域與視角。 ![]() ![]() ![]() ![]() ![]() ![]() ![]() 我線上參加了會議開幕式,線上聽了曉明兄的致辭,黃翔,李芳芳,張毓芳妃等人的報告,后來部分沒有再參加,由于身體虛弱,就下線了。 很贊成曉明兄提出的科學實踐哲學應該是個研究“范式”,它不僅在改變以表征主義為主流的理論優(yōu)位的科學哲學,還是科學實踐哲學研究問題與事物的立場與視角。 當然最后還聽了孟強等人的閉幕總結,知道了下一屆會議將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召開。 ![]() 感謝孟強,感謝劉鵬,感謝南京大學各位,感謝會議的同道們,讓我線上看到各位身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