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迢迢牽牛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古詩十九首》,了解五言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體會《迢迢牽牛星》中疊詞使用的妙處;學會分析詩歌的情感;掌握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來欣賞詩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歌中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體會《迢迢牽牛星》中疊詞使用的妙處;學會分析詩歌的情感。 難點  掌握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來欣賞詩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欣賞圖片讓學生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作品介紹,寫作背景介紹。     《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最早見于南朝梁代蕭統(tǒng)《文選》。這十九首詩沒有題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題目。詩作表現(xiàn)了動蕩、黑暗的社會生活,抒發(fā)了對命運、人生的悲哀之情,藝術(shù)風格含蓄動人,樸素凝練。劉勰《文心雕龍〉稱之為“五言之冠冕”,鐘嶸《詩品》贊頌它“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古詩已形成一種特定含義專類名稱:它與兩漢樂府并稱,專指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五言詩,并發(fā)展成為一種新詩體,后人有不少擬古作品。 (四)了解五言詩。 (五)聽示范朗讀。 (六)全班讀書,自學下列問題: 1請同學們自行鑒賞詩歌、展開聯(lián)想、說說你喜歡的詩句。(詞、句、藝術(shù)手法) 2分析詩中的疊字的作用。 3 《迢迢牽牛星》全詩沒有一字直接寫織女對牛郎的思念,卻處處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這種藝術(shù)效果是如何達到的? 4本詩的創(chuàng)作目的是什么?(主旨) (七)學生討論,互助答疑(8分鐘) (八)師生合作探究。 迢迢: 寫星空的距離,遠 皎皎: 寫星的光輝,亮 纖纖: 寫手的形狀,秀美 札札: 寫織機的聲音,(織布繁忙) 盈盈: 寫水的形態(tài),清且淺 脈脈: 寫人的神情,含情 詩作是讓織女的深情通過她的活動、情態(tài)和這些活動引起的讀者的想像表現(xiàn)出來的。比如,織女整日忙碌在織布機上卻織不出布匹,說明她被思念折磨而無心織布,那么她又為什么要徒勞地上機呢?恐怕是為了轉(zhuǎn)移、排遣苦悶。隔河相望,河漢的清淺和并不寬闊強化著見面的渴望,當然也就增加了見不了面的無奈。同樣,在見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時,“不得語”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 抒寫了游子失志無成和思婦離別之苦,突出表現(xiàn)了中下層士子的不滿不平,從一個側(cè)面表現(xiàn)了東漢時期政治混亂、敗壞、沒落的時代面貌。 (九)小結(jié)詩歌鑒賞的方法: 1把握詩歌的特點。 2從了解作者、寫作背景等方面來理解古詩。 3反復誦讀,品味,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4抓住關(guān)鍵字詞或詩句,以點代面。 (十)當堂練習:(賞析《杳杳寒山道》) 1找出最能直接表現(xiàn)詩人情懷的兩句。 2賞析詩中疊字藝術(shù)效果。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div>    疊字寫出詩人長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中,不知時間變化,分辨不出春去秋來的感受,表達他冷漠孤寂的心情,與前面寂靜幽深寒冷的環(huán)境描寫自然融為一體。 (十一)課后作業(yè): 1用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自學《歸園田居》。 2熟讀成誦。 板書設(shè)計 迢迢牽牛星 外貌描寫 動作描寫 教學反思: | 
|  | 
來自: 昵稱503199 > 《教學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