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前,我就是沒領(lǐng)悟這一層道理,才會對我的助教又督又電又勸又罵的,結(jié)果,我累壞了,助教也沒好起來! 但是,我這三年啊,真是在過好日子!我的助教都變得能干得不得了,對我也好得不得了,一個班他們照顧得好好的,幾乎沒有一件事需要我操心。 那這三年,我是怎么訓(xùn)練助教的?就是耍無賴、耍無能啊。我什么都不會,他們就只好什么都會啦。所謂「授權(quán)」,就是要讓員工真的覺得:「公司若倒了,果真就是被我搞倒的!」 身為老板,這件事一定得有覺悟要真戲真作到底,稍微假一點點,都會被員工嗅出老鼠味,而把責(zé)任推回老板頭上。 怎么會是你去犯賤、拼命對一些人好,讓他們吃飽了就過河拆橋?這叫「你在婊他(婊:動詞,坑陷他人于不義)」耶! 如果你是用「助人」去把周遭的人都劣化成吸血鬼,一群一群的撲上來,吸你的血、吸你的愛,忘恩負(fù)義、不知回報……你到底是在幫他還是在害他?你這個人,到底是圣人還是大魔王? 像我最近遇到一個人,特地找上我,想要我?guī)退床。m纏了頗一會兒,最后,我說了一句很「欠揍」的話,拒絕了。我說的是:「可是……幫你看病,我不會活得比較開心呀……」 助人的第一關(guān)是「讓自己被善待」!我這個人對工作的感覺是:教書,我好開心;幫人看病,多半是不開心。我自己都被搞得不開心了,成為被人欺負(fù)到的受害者了,還要說「我在救助你、渡化你」,不是很荒唐嗎? 「拯救者」在不知不覺之間,成了「受害者的受害者」這件事情,《莊子》在第四篇〈人間世〉為它發(fā)明了一句今天大家都還會講的成語:「螳臂當(dāng)車」──你以為自己好厲害,結(jié)果被車壓死! 在我的《莊子》課堂,最容易聽同學(xué)說起的矛盾故事(paradox),就是有人明明是處在被先生、被太太、被父母欺負(fù)的狀態(tài),他還在想: 「我要怎么做,才能幫他、救他、渡他?」真荒唐! 所以,同樣是助人的活動,也有可能是病態(tài)心理結(jié)構(gòu)形成的。 你看哦:人在助人的時候,是「我在幫助你」對不對?這就會有一種自我良好的感覺,是「我比你優(yōu)越」;這件事情是「你需要、我不需要」,所以才是我在幫助你嘛。 所以「我比你優(yōu)越」的信念會被加強(qiáng)一次。 可是,在我?guī)椭愕臅r候呢,「我比你低賤」的信念也會被加強(qiáng)一次哦: 因為,我這個寶貴的時間,如果拿去吃飯看電影,我可以很快樂,我偏偏要拿來奉陪你、陪你講話、陪你聽你的心事、聽你訴苦,把我的時間糟蹋在你身上……這不是就變成「你值得、我不值得」了嗎? 也就是「我比你低賤」的信念,對不對?「助人」這個行為,也可能會強(qiáng)化「我很低賤」的感覺。 所以,「我優(yōu)越」跟「我低賤」的信念,結(jié)合在一起引發(fā)的行為模式,有好幾種路數(shù)。其中一個路數(shù),心理學(xué)叫作救世主情結(jié)(Messiah tra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