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總覺得,有一些書是很挑人的。并不是所有的書,都會愿意讓你閱讀。書在讀書人的面前,不是被動的選擇。它無法主動地選擇讀書人,卻會在讀書人選擇的時候,決定自己以什么樣的形態(tài)展開。當讀書人拿起書本的那一瞬間,讀書人與書本的首次交流就開始了。當這本書愿意為你所讀的時候,她就以你喜悅的方式展開。她會捕捉到你的興趣點,并迅速而充分地展示在你面前。倘若她不愿為你所讀,她就故意以晦澀難懂的方式展示出來,而悄悄地隱藏起自己十分迷人的一面。好讓你知難而退,快速打消自己的閱讀興趣。 書愿不愿意為你所讀,跟你有關(guān),也跟時間、地點有關(guān)。這就像多年同事,彼此一起工作,但卻又缺乏深入交流。直到某一個特定場合,他忽然開口對你講起了自己的故事、經(jīng)歷,你就覺得又深入地了解了他一些。他這本書就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向你展示了部分章節(jié)。書也是這樣。 平日里圖書長廊里來來回回走了好多遍,一直沒有看到這本書。近日因為辦公樓裝修,我已經(jīng)流離失所。在年級組閑逛的時候,穿過長廊,卻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把她從一列書本中抽出來,隨便一翻,這本書就向我展開了她的神奇篇章。 這是張煒寫的《游走:從少年到青年》。張煒出生在海邊,他寫了許多關(guān)于自己成長歷程中的趣事,其中有不少發(fā)生在海邊的奇聞異事,讓我大開眼界。對其中描寫蛇懵、老李花魚兒、河汊隱士等篇章,很感興趣。忽然覺得這個人的文字很巧妙地切中了我的需求:對于一種平凡生活里隱藏的神秘感的好奇心。 我對于個人成長經(jīng)歷類的書籍一向很感興趣,但對于那些喜歡宏大敘事,不真誠碼字,故意裝B的文字卻是例外。張煒的文字閱讀起來行云流水,沒有阻礙感,很輕松,也很親切。他的每一個篇章都很短,目測一個故事大概也就千把字,也沒有特別關(guān)注故事的情節(jié),很多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那種零星散碎的情節(jié),卻被他很巧妙地組合到了一起,看起來居然很順暢,只是有些篇目讀過后,感覺稍稍短了些,有點沒有寫完的感覺。 我們閱讀故事,總期望在看到完整或不完整的過程后,能夠看到結(jié)果。但現(xiàn)實的生活是,有很多的事情,往往只有開始,沒有結(jié)果。而且,往往是沒有結(jié)果才是真正的結(jié)果。記憶中,有很多的人一起開始,然后就隨著各自方向的改變,散落到了天涯。你在這里生長,他在那處發(fā)芽。你的生長歷程,自己步步經(jīng)歷。他的發(fā)芽過程,沒有特別去打聽,就從此隔膜。或許,在多年后的后來,你偶爾知道了他的結(jié)局,也只是泛起心中的一些漣漪,總也掀不起大的波濤了。 《游走:從少年到青年》;張煒 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23.8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