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某大國的一架直升機成了新聞頭條,直接團滅!那么在本期開始之前先問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那就是全世界生產數量最多的直升機是哪一種? 如果看了本期文章的標題,那么絕大部分人都應該能猜到,這就是著名的米8系列直升機。即便知道了答案,但相信現在很多人和我一樣表示驚訝,按理說UH1這種小型直升機才是生產數量最多的,參與的戰(zhàn)爭最多,服役的時間也很早。 事實就是這樣,一旦蘇聯在產量上玩命,他們會在皮實耐用和成本上做出足夠的優(yōu)化,然后瘋狂生產,比如幾萬輛的T34和T55/54坦克,再比如超過1萬架的米格21戰(zhàn)斗機,還有總產量超過17000架的米8系列直升機。今天我們要講的自然就是世界直升機領域的王者,米8直升機,它可以掛著火箭彈和機炮狂轟地面,也可以拉著精銳士兵和吉普車搞個突然襲擊,能拉著旅客短途旅行,也能拉著黑寡婦拯救用馬克思雙拳教你做人的社會人,簡直是蘇聯廣闊疆域上的全尺寸飛行皮卡。 米8直升機研制于上世紀60年代初期,當時蘇聯主要使用的是米4直升機和米6直升機。其中米4直升機是一種中型活塞式直升機,非常老氣,性能很一般,最大飛行速度僅有185千米每小時,最大起飛重量連8噸都不到。使用的是一臺古老的風冷活塞式發(fā)動機,而且因為發(fā)動機的尺寸和重量太過于巨大,不得不將發(fā)動機安裝在機頭前方,使得駕駛艙不得不上移,及其別扭,而這也是典型的早期直升機的設計。 米6直升機則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其最大運載量就達到了12噸,整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更是高達44噸,比當時蘇聯的絕大多數坦克還要重。發(fā)動機是兩臺功率超過5500馬力的渦輪軸發(fā)動機,單臺功率比如今重型武裝直升機的兩臺發(fā)動機加一起都要大不少。 在米4和米6大量服役之后,米里設計局很有前瞻性,認為有必要研制一種新型直升機。米里覺得米4直升機雖然比較成功,但是性能畢竟有限,而且結構非常老舊,咱不能老說現在的東西多好用就不研究新的,軍事武器要同時有垃圾佬又不是不能用和不超10G沒法用的思維。 米6直升機過大的體型和重量讓使用環(huán)境受限,要是能有一種介于米4和米6之間的新直升機就好了,比如米11,或者畫個紅五角星,叫做紅米11。米里設計局很快向軍方提交了新的設計方案,是一種安裝兩臺渦輪軸發(fā)動機的中等偏大的直升機,以填補米4和米6之間的空白。 然而蘇聯軍方的態(tài)度十分有意思,米哈伊爾同志,您的米4直升機還不錯,咱們還沒實現偉大理想,要節(jié)省。美國佬的直升機也不怎么樣啊,我們沒有落后他們,再說了,咱又不是資本主義,優(yōu)秀的體制加上信仰,還怕你美國不成。 面對執(zhí)迷不悟的蘇聯軍方,米里設計局想了一個妙招,跟蘇聯軍方是這么說的。我們并不想為軍隊提供一種新的飛機,維克多同志,而是想為現有的直升機換為一種新的渦輪發(fā)動機,以提升飛機的性能,這個你是知道的安德烈同志。同時,這樣做價格低性價比高,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就有更多的直升機,種種玉米也好,不是嗎,鮑里斯同志。 蘇聯軍方一聽這話,馬上高興了起來,于是便讓米里設計局繼續(xù)研發(fā),也正因為此,米里設計局得以在全新的發(fā)動機基礎上開始設計直升機,代號叫做V8。 米里沒有說謊,V8原型機的確是在米4直升機的基礎上設計的,尺寸和空間相較于米4直升機大了不少。原來的米4直升機安裝的是一臺ASH-82型風冷發(fā)動機,功率為1675匹馬力,而V8原型機使用的是一臺AL-24型2700馬力的渦輪軸發(fā)動機,只需要一臺發(fā)動機就可以帶動原型機飛行。這架原型機首飛于1961年,可以看作是米8系列直升機研制的起點。 在V8原型機開始設計和首飛的時間段,發(fā)生了另外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主角是那個非常喜歡玉米的人。冷戰(zhàn)期間,美蘇兩國領導人經常見面,由于兩國的歷史底蘊都不是那么的足,一個是移民國家成立不到兩百年,一個是新體制新形勢的年輕國家,所以兩國的領導人在一塊見面時攀比的心理非常重,你有啥我必須有,認輸可不行。比如之前的圖114大型客機是從圖95轟炸機上改來的,就是因為赫魯曉夫覺得自己乘坐的專機和其他國家的專機比起來太過于寒磣,配不上蘇聯的國際地位。 在1959年9月的訪問期間,赫魯曉夫乘坐了一下美國的S58VIP直升機,臉色起了變化。S58直升機其實就是西科斯基直升機公司的H34直升機,外觀看起來和蘇聯的米4直升機比較類似。赫魯曉夫回國后表示,S58直升機的乘坐舒適性和豪華性是本國那些米4直升機無法相提并論的,看來資本主義確實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诤蒸敃苑虻闹甘鞠?,米里設計局便在米4直升機的基礎上研制了豪華版的米4直升機,也就是大首領專用直升機。
還記不記得米里設計局早期給蘇聯軍方的建議?米里下了一步大棋!赫魯曉夫乘坐這架豪華版的米4直升機的時候,米里湊了上去,赫魯曉夫同志,我這兒有更好的設計,您想不想看一下?更大更豪華,軸距加長,給您一公里的腿部空間,全景天窗,真皮座椅,全新發(fā)動機,不是三缸也能玩沙子,您要不要?赫魯曉夫一聽表示這很吼啊,給米里吃了一顆堪比大伊萬的定心丸,米里便正式開始研制新的直升機,不但更大更重,還打算在新直升機上使用兩臺發(fā)動機,以增加飛行性能和可靠性。
在這之前,蘇聯的直升機都采用來自其他飛機的發(fā)動機,無論是前面說到的米4還是米6以及V8原型機,都不是專門為直升機研制的專用發(fā)動機。這一次既然有了赫魯曉夫的命令研制全新的直升機,那么自然不能再用拿來主義敷衍一下。謝爾蓋伊索托夫專門為新直升機研制渦輪軸發(fā)動機和主減速箱,米8直升機的輝煌道路就此全面鋪開。
1962年8月2日,尼古拉伊留申駕駛著新的原型機進行了首次飛行,這次飛行的意義非常大,因為這是蘇聯歷史上首次全新為直升機研發(fā)的渦輪軸發(fā)動機正式裝機飛行。 到了1963年,米里設計局將原型機的4片槳葉改為5片槳葉,飛機的振動有所減少,同時其他部分的細節(jié)也有所改變和完善,標志著米8直升機正式完成初始的研制。
米8直升機的外形非常有蘇聯特色,或者說非常有米里設計局的特色,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是米里設計局的經典產品,和米1米6一脈相承。米8雖然是從米4的基礎上衍生而來的,但是和米4的相似之處也只有機尾的部分。飛機的機頭有大面積的擋風玻璃,無論是前方還是側方的視野都非常不錯。機頭圓潤流暢,減小了飛行阻力,起落架為簡單的不可收放三點式結構,前起落架為雙輪結構安裝在機頭下方,主起落架則固定在機身側下方,看起來非常的粗壯結實。主起落架機輪是單輪結構,有比較明顯的內八設計。
飛機的發(fā)動機一改老式活塞動力直升機的安裝方式,并列安裝在機艙上方。從武裝直升機的角度來講,直升機的發(fā)動機不能并列設計,不過對于運輸或者民用直升機來說,兩臺發(fā)動機放置在一起可以有效的節(jié)省空間和重量,同時保持較流暢和相當緊湊的氣動外形,有助于減少阻力。發(fā)動機的排氣管安裝在機身的側面,這里經常被煙熏的黑乎乎一片,甚至連半根尾梁都是黑的。再往后就是主減速箱和五葉的旋翼結構,大家也可以看到,米8的動力傳動組件基本都在飛機的機艙上方,和米4有很大的不同,將幾乎全部的空間都留給了機艙,用來裝載貨物和人員,僅僅從這一點上來講,它就比米4優(yōu)秀的多。
當然熟悉的人也都能看到,米8的發(fā)動機位置和某一架蘇聯直升機類似,嗯,這就是同樣巨大的米24直升機。米24的主要機械結構都來自米8的海軍型號米14,發(fā)動機旋翼和尾梁等結構的相似程度很高,可以說米24就是米8的專用武裝運輸版本。
米8直升機的主旋翼為當時直升機非常流行的全金屬設計,主要材料為鋁合金,旋翼的后緣還安裝了21個由鋁箔制成的蜂窩狀結構。 直升機的尾部非常簡單,一根直愣愣的尾梁延伸到尾部,安裝有兩片面積非常小的水平尾翼和一個尾撐。最末端的垂直尾翼面積也很小,頂端則有一個三葉的螺旋槳。從整體的外觀和結構來看,米8直升機確實挺復古的,但在結構上也確實和今天的直升機高度類似,換句話說就是成熟穩(wěn)重,出道即巔峰,它把握住了蘇聯飛行器的設計精髓,簡單實用,皮實可靠。
米8的機艙外形非常像流線型的大巴,安裝有數個圓形的舷窗。成員上下飛機通過側面的滑動門,五菱之光同款,實際尺寸也差不多。機艙最前部的駕駛艙內有兩名駕駛員以及飛行機械師,內部是蘇聯飛機經典的天藍色涂裝,儀表和開關眾多,是名副其實的蘇聯鐘表店。
米8的機艙內部大小基本和豐田考斯特差不多,UH60系列差不多是低頂標軸版全順的大小,而且米8的內部很規(guī)整運輸物資和人員都要更加方便,正常情況下可以運載20名乘客或者士兵,甚至還有足夠的空間設計行李艙。這其實就是米里的高明之處,任何結構都盡量為空間讓路,和本田的機械結構最小化乘坐空間最大化類似,典型的MPV設計思路,不得不說這個思路為米8旺盛的生命力注入鮮活的基因。
米8的尾門很有意思,首先它很圓,這恐怕也是西方給起代號的一個原因,在上下人員的時候,可以只開啟一扇小的尾門,還能當做登機梯用,而需要運送大件貨物的時候,兩扇蚌殼式的門可以左右打開,方便進出,在運人運貨方面,米8和直20以及黑鷹有本質的區(qū)別,和直8類似。米8的正常停放的時候機頭是昂起來的,再加上圓滑的樣子和部分機型的白肚皮涂裝,很像一只大號的青蛙。這樣做的優(yōu)勢是尾部高度低,可以方便尾部裝卸貨物。
米8有一個特殊的改進型號,吊運直升機,將圓圓的尾部改成了四方四正的觀察操作臺,雖然沒有米10和CH54那種專業(yè)的吊運直升機出色,但是米8憑借較大的起飛重量也能起吊數噸重的貨物,算是很實用了。
米8還在兩側安裝了外置的副油箱以便增加飛機的航程,左側的副油箱容量為745升,右側為680升,機艙內部的主油箱為445升,加在一起的總容積大約為1900升,差不多和輕型直升機的最大起飛重量一樣了。如果需要增加飛機的航程,還可以在機艙內部安裝額外的副油箱,最大的載油量能超過三噸。機身結構和用料比較傳統(tǒng),沒有什么亮點,主要是航空鋁材,在一些關鍵部位使用鈦合金以及高強度鋼。
我們以米8MT型來看一下基礎數據,機身長度為18.4米,高度5.5米,空重7.1噸,最大起飛重量13噸。主旋翼直徑21.3米,面積356平方米,最高速度有250千米每小時,最高巡航速度也有240千米每小時,正常的航程接近500公里,轉場航程1000公里,而且擁有5千米的升限,在掛載武器的時候,最多能掛4噸彈藥。
講到這里我們稍微歇會,下期我們講米8的衍生和改進型號,記得多多支持啊,有什么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qū)友善討論,覺得好可以轉發(fā)出去讓更多人看到,那就下期再見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