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yǎng)生小課堂開課啦!??! 一天有十二個時辰 身體里有十二條經(jīng)絡 人有五臟六腑 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 大墩 位置:在足(足母)趾末節(jié)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調肝腎,熄風寧神。與行間穴相配合主治失眠,癲癇,月經(jīng)不調,小便不利。 ● 行間 位置:在足背,當?shù)谝?、二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 作用:疏調肝腎,清熱熄火。與大墩穴相配合主治失眠,癲癇,月經(jīng)不調,小便不利。 足厥陰肝經(jīng) 經(jīng)絡循行路線圖 穴位詳解 ● 太沖: 位置:在足背,當?shù)谝弧⒍暪墙Y合部前方凹陷處。 作用:疏肝利膽,熄風寧神,通經(jīng)活絡,肝經(jīng)上比較容易淤堵的穴位。 ● 中都: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作用:疏肝理氣,消腫止痛,調經(jīng)通絡,輔助治療便秘,腹痛。 ● 膝關: 位置:在足小腿內側,當脛骨內上髁的后下方,陰陵泉后1寸。 作用:散寒除濕,通關利節(jié)。 ● 曲泉: 位置:在膝內側,屈膝,當膝內側橫紋頭上方凹陷中,股骨向上髁的后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凹陷處。 作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輔助治療生殖器疾病。 ● 俠溪: 位置: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足厥陰、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 作用: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關注我們 / 敲出健康好身材 小手錘上線啦?。?! |
|
|
來自: 道德經(jīng)學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