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費曼學習法》【工具】:讀千卷書之第194本—每天1分鐘讀1本書 今天分享關于職場工具的第十六本書籍:《費曼學習法》。 主動的學習遠比被動的學習重要;系統(tǒng)的學習遠比碎片式的學習重要;向內(nèi)的學習遠比向外的學習重要;專業(yè)的學習遠比跨界的學習重要。 一、教學相長。從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我們也能尋找到相似的方法,即“教學相長”的教育原理。最好的學習,永遠是在輸出的過程中實現(xiàn),而不是單向的輸入。首先確立一個學習的目標,鎖定你的方向,然后認真地理解它;其次,用簡潔的語言講述給別人聽,通過不斷的復述進行對比,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 費曼學習法的核心是——當你準備學習一門新知識時,必須站在傳授者的立場,假設自己要向別人講解這門知識。那么你一定要用最簡潔、清晰和易于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讓行外的人也能聽懂。為此,他制定了一個簡單易行的流程: 第一,確立你要學習的目標。 第二,理解你要學習的對象。 第三,以教代學,用輸出代替輸入。 第四,進行回顧和反思。 第五,實現(xiàn)知識的簡化和吸收。 二、學習和應用互為一體。學習和應用是互為一體的,無法對外輸出的學習就不能稱為學習。學習費曼的思路,是要讓我們擁有出色的應用知識的能力,能夠輸出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并用知識改造世界。 大腦長時間地習慣于第一種學習模式時,對新知識的創(chuàng)造力就會受到抑制。我們總會刻意地尋找一些舊的解釋,回避那些新奇但有效的觀點。越專業(yè)的學習越容易顯示出這種問題,大腦會沉迷于組裝、兜售舊概念的無聊游戲之中。輸入的信息越多,它所裝載的知識也越發(fā)得龐雜無效,學習便成了一種無趣。 三、以教代學。人類所有的新知識,其實都是由舊的知識構成和解釋的。我們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本質(zhì)上便是通過大腦的有機聯(lián)想,將新的概念插入到舊的體系中,再在動態(tài)的學習中將之轉(zhuǎn)化成一個合乎邏輯的富有張力和強勁生命力的知識系統(tǒng)。這就是為什么費曼主張用“以教代學”的輸出模式來進行學習的原因。 輸出不僅僅是學習的最佳方式,同時也是學習的終極目的——當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知識時,用最直白的語言去闡述它時,大腦就會從記憶庫中提取那些熟悉的信息,在舊的知識和新的概念中產(chǎn)生強大的關聯(lián),新的知識便容易得到大腦徹底的理解。最重要的一步是,你要反復地進行這一過程,使大腦多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聯(lián)想,我們對新知識的吸收和應用的能力才會變得更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