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朝,百度百科是這樣百科的: 1271-1368,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都城大都(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在全國推行等級森嚴的四等人制度: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南宋滅亡后江南地區(qū)的漢人統(tǒng)稱)。四等人制度更加激化了社會矛盾,不到一百年,起義不斷,鎮(zhèn)壓也從未停止過。今天主要給大家聊聊元朝末年那一場場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 元末農民起義是一個泛指,指元順帝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七年(1351-1367)九月,中國元朝農民進行的反抗并推翻元封建統(tǒng)治的一系列武裝斗爭。 義軍有幾大勢力,并分別建立了政權 1.韓山童,劉福通起義 至正十一年,爆發(fā)的農民起義,史稱紅巾軍。至正十五年,劉福通擁立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在亳州稱帝,改元龍鳳,國號大宋,史稱韓宋,都城開封,韓林兒被稱為小明王。中原各地紅巾軍都陸續(xù)接受了大宋的領導。(韓山童是白蓮教教主,劉福通是其弟子,在后續(xù)起義斗爭中,韓山童失利犧牲,臨終囑咐劉福通起義進行下去,后來劉福通立韓林兒為皇帝。)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圍安豐城,城破,民族英雄劉福通犧牲。后韓林兒在各地混戰(zhàn)中被朱元璋所挾。1366年,韓林兒被遣沉入江中而死。 韓宋政權雖然失敗了,但是在反元斗爭中,前后十三年,大小數百戰(zhàn),給與蒙古封建王朝沉重打擊,為最終明朝滅亡元朝奠定了基礎。 韓林兒劇照 2.張士誠起義 原名張九四,元末農民起義領袖,是滅元功臣,至正十三年正月,張士誠聯(lián)合弟弟和其他鹽民(張士誠是販私鹽的)十七人,舉行暴動,鹽民公推張士誠為首,義軍發(fā)展到數萬人,攻下泰州府,至正十三年,占領了高郵,自稱誠王,國號大周,年號天佑。先后戰(zhàn)于元廷,方國珍,朱元璋,最后被朱元璋打敗,押解到明都城應天府(南京),被弓箭縊死。 3.方國珍起義 方國珍又名方谷珍,臺州人,元末浙東農民起義軍領袖,以販私鹽為生。至正十八年(1348)與其弟等聚眾數千人起義。在與元斗爭中,時反時降,至正十七年,大敗張士誠于昆山,逼迫張士誠降元。至正十八年又投降朱元璋,期間仍接受元朝官職冊封,洪武七年(1374)病死。 方國珍雕像 4徐壽輝起義 別名徐貞元,元末紅巾軍起義領袖。1351年,與鄒普勝在蘄州聚眾起義,后在此建國稱帝,年號天完,都城漢陽。勢力鼎盛時期達數百萬,但是兵力過于分散,后被元廷擊敗,退至梅山中,被部將陳友諒所殺。大元帥明玉珍不服陳友諒,退至蜀中,自稱蜀王,建立政權,國號大夏,史稱明夏,1366年病故,明夏政權被明軍所滅。 徐壽輝 5.陳友諒起義 湖北人陳友諒,是徐壽輝部將,徐戰(zhàn)敗后殺死徐,自立為漢王,在武昌建立大漢政權,史稱陳漢,進攻朱元璋,與朱大戰(zhàn)鄱陽湖,后突圍中中箭而死,年四十四歲。 6.朱元璋起義 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安徽鳳陽人。至正十二年,參加濠州郭子興紅巾軍起義,初為親兵,后英勇善戰(zhàn),逐漸成為義軍領袖,至正二十四年,自稱吳王。大敗鄱陽湖,圍剿張士誠,于1368年在應天府稱帝,年號洪武,國號大明,史稱明朝。 胡軍版朱元璋 好,今天聊到這里,歡迎指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