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肖遙 圖/安安 高中時期,老師經常會安慰疲憊的學子們“考上大學就好了”,高中生也憧憬著十年寒窗拼盡全力考進大學以后,有時間做很多從前想做卻沒有時間做的事:閱讀、追劇、談戀愛、加入喜歡的社團、有一群親密的室友,度過一段美麗又熱烈的青春,而不是像高中生一樣,穿著難看的校服,行色匆匆、熬夜刷題,缺覺……那不是青春,那是刷題機器人。00后新晉大學生小G考上了一所985大學,短暫的興奮過后,他發(fā)現大學并不是悠閑的伊甸園。相反,很多985和211大學,一點也不比高中輕松。甚至“內卷”的厲害。所謂“內卷”,就像一種劇場效應,本來看戲的人都有座位,可是有幾個人為了看得更清楚,站了起來,后面的人也不得不站起來,直到全部劇場的觀眾都站起來看戲。這樣的結果是,所有人都付出了更多的體力,得到的結果和從前一樣,甚至效果還不如從前,而且更麻煩的是,大家誰都不可能再坐下了。 大學生內卷的原因很多,首先是追求“績點”帶來的競爭壓力。如果說,職場996追求的是“高薪”,那么大學生內卷追求的就是“績點”。在數據時代,每個學生都擺脫不了被各種數據測評,這些數據最終統(tǒng)計為“績點”,這些數據是和未來就業(yè)、保研、甚至階層、收入緊密相關的。績點是履歷上一目了然的指標,所有和現實相關的一切,都離不開績點——選修雙學位要看在院系的排名,出國讀書和找工作,互聯網大廠會要求你填寫成績和名次,在金融行業(yè),績點也決定了你能去什么檔次的公司。由于績點的壓力,年輕的學子們遭遇著極度的競爭,被卷入的人都處于經濟學所說的囚徒困境中。舉個例子,比如一門課程老師要求提交一篇千字文作業(yè),但是為了贏得更高的分數,學生們各顯其能,會寫出更長的論文來獲取高分,最后作業(yè)的競爭變成了字數的比拼。小G講了一個笑話,他們學校一個女生宿舍門口掛了副對聯“年年歲歲不掛科,朝朝暮暮有帥哥”,北方風大,很快這幅對聯就被吹的剩了兩個字“掛科”,真是怕啥來啥。與其說掛科對學生心靈造成一萬點暴擊,不如說掛科對學生的績點造成了嚴重打擊,一門課的掛科需要用很多門課的績點去補充,所以,越來越多的新生都學會了用刷學分來掙績點,修很多不感興趣、但是容易獲得學分的課。為了攢績點,寒假里,小G在本級學生群里加入一個了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項社會調查,在這個項目里,幾個人互不相識,也不必見面,做完就完,從此再無交集,事后想不起來調查了些啥,回憶起來,除了獲得了績點,什么也沒有得到,連友情都沒有收獲。小G同學只能看到“卷”,看不到卷的背后有太多的時代原因。在信息發(fā)達的年代,即便大一的新生,都能夠快速找到“寶典”和“攻略”:如何考上頂尖院系的研究生,如何取得國外交換生名額,這都不單單是成績決定的,中間有一套嚴密的算法和邏輯,而每一個為前途打算的學生,都必須最快速的掌握這些秘籍,才能殺出重圍,獲得最優(yōu)質的資源。而優(yōu)質的資源是那么的稀缺,你不得不精心計算,步步為營,一步都不能有差錯才能取得。什么試錯成本?你承擔不起。 除了對未來功利性的考量,還有家庭的期許。對于教育,很多家庭付出了太多的成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買學區(qū)房、全職陪讀、花費巨大的教育成本上各種補習班。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們知道家長如此雞娃不是為了讓他們上了大學以后,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他們必須要優(yōu)秀,要比同齡人更優(yōu)秀,要比他們的家長更優(yōu)秀,才能對得起家長的付出。這種緊迫感已經深深的印在了他們一路走來的步履當中,不是說停就能停的,他們所做的一切,目的都是有用,其中,績點就是最實用最清晰的目標,這么明晃晃的桂冠,誰能視而不見,誰能不去努力摘取?可是,也有人會深深困惑:這樣快馬加鞭的追求績點是為了什么?為了以后能有好工作高收入?為了以后能買得起學區(qū)房?為了給未來的孩子更好的學習條件?可是可是,時間都去哪兒了?自己的生活呢?友情呢?愛情呢?自己喜歡的東西和做過的夢呢?為了六便士而舍棄了白月光是否值得?甚至都不知道月光是個啥,就更可悲了。在越來越快的“內卷”里,也有向“內卷”說NO的大學生。比如小G的高中同桌阿湘,去年考上了大學但因為專業(yè)不喜歡而選擇了復讀,她說自己不能為了“有個工作”而上大學,自己最終是要學喜歡的專業(yè),做喜歡的事情,只有強大的內驅力才能使得“內卷”不是被動的卷入,而不是被不喜歡的事物裹挾和碾壓,自己愿意為為之奮斗的學習才有動力,自己主動選擇的付出和努力才有意義。而上了大學的小G,也謝絕了很多社團的邀請,盡管這些社團活動都會為他贏得績點,但是他不愿為了績點而參加不感興趣的聚會和活動,他寧愿把這些時間花在喜歡的專業(yè)上。小G的大二學長小陳,家里條件很好,對他的職業(yè)規(guī)劃是考公務員,可是他決定轉到師范專業(yè),他認為當老師是塑造靈魂的,更偉大的工作。 也許這些背離實用主義的年輕人會走彎路,會遇到困難,會碰南墻甚至被現實鞭撻,但是他們收獲了更珍貴的體驗——成長,他們在尋尋覓覓的過程中,接觸到了生活更坎坷更真實也更本質的一面,也感受到了自己內心的火熱,一個人只有自己心里有團火在熊熊燃燒,才能照亮前路,而不是機械地追隨別人的腳步。只有全情投入的人和事,才能體驗到過程之美??傆幸惶欤切┯赂蚁蛑铝帘寂艿纳倌陼l(fā)現,最奢侈的也最高級的體驗,是為自己喜歡的人和事付出,付出不一定會有幸福,也許會被辜負甚至會受傷??墒遣桓冻鲆欢ú粫w驗到幸福感,成功可能會有套路,但幸福沒有捷徑。這些學生是極少數,他們也許還不明白自己要什么,但是慶幸的是,他們已經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了。大多數被卷入而不自知的大學生,不清楚自己為何被卷,這也不僅僅是時代的問題,每個時代都有它的桎梏,也有它的優(yōu)勢,而在任何時代,你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是不去盲從他人眼里的正確,是對自己的貪婪和欲望說不,是對自己有意義,而非僅僅有用的生活。祝年輕的你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服裝 | 產品設計 | 教育培訓
www.architectru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