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附湯(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湯) 【原文】 白術 四兩 甘草二兩(炙) 附子三枚(炮) 大棗十二枚(劈) 生姜三兩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初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許,后服之,三服盡,其人如冒狀,勿怪;此以附子術并走皮內,逐水氣未得除,故使之爾,法當加桂枝四兩,此本一方二法也。 只有白術、附子,就是術附湯。 【又名】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湯 【作者】張仲景 【出自】《傷寒論》 【經典回顧】 1、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溏,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湯主之。 見于《傷寒論》,見于《金匱》 【用法】 1、藥吃下去會感到麻痹是正?,F象; 2、如果沒有感覺,三小時后再喝一碗,這樣一直下去,直到感覺麻痹; 3、有感覺的時候,停藥。 【劑量】 1、白術的劑量比炮附子的多。倪師經驗:體格大的時候,白術用到一兩,炮附子用到八錢五錢都可以,但是第一劑先開五錢,體格比較小的開三錢。好轉20%-30%,第二次可以多開一些。這樣子就比較穩(wěn)。 2、生姜,炙甘草,大棗十枚,生姜是兩片。 【組成】 甘草 白術 大棗 姜 附子 【時機】 1、大便溏,小便利; 2、身疼痛不能轉身。 【應用集錦】 1、極度的暈眩,病人眼睛一張開他就頭昏,頭重如裹,也是中風,不能動。這種癥狀是因為中焦寒濕太盛,所以他不能睜眼睛,他眼睛動一下、一張開,那個濕會振動。整個人必須平躺,枕頭擺上去就開始頭昏。這就是術附湯 2、中風病人極度暈眩,頭重如裹,中膈寒濕太重,術附湯。 3、一般性的風濕,有表證的用桂枝附子湯,沒表證的用術附湯。也可以兩個合并用,效果都非常好。 4、唇炎、口角炎,常是維生素B2缺乏病的一種表現。癥見下唇微腫、脫屑和色素沉著,偶有糜爛、裂隙、破皮,產生痛感,口角乳白色糜爛和裂隙。中醫(yī)認為是濕邪為患,而口唇屬脾,脾主濕,故應從脾治,術附湯(白術30克,熟附子9克)溫陽燥濕,陽得溫,濕得燥,其癥可愈。 5、膝關節(jié)痛,亦有風、濕偏盛和并重之別。在臨證治療時,應依其偏盛, (1)如痛甚于重者為風氣盛,則用桂枝附子湯:桂枝12克,生姜、附子各9克,甘草(炙)6克,大棗4枚; (2)如重甚于痛者為濕氣盛,則用白術附子湯:白術12克,生姜、附片各9克,甘草(炙)6克,大棗4枚; (3)如痛與重并甚者為風濕之氣俱盛,用甘草附子湯治療。 (4)如果寒濕為患而偏于寒者,癥見下肢關節(jié)疼痛、難以屈伸、臥床不起、疼痛難忍者,可用烏頭桂枝湯一解外寒,一伸內寒。寒邪解,濕邪去,其癥自愈。 6、坐骨神經痛伴有痛甚于重者是風盛于濕,桂枝附子湯;若重甚于痛者是濕盛于風,桂枝附子湯去桂枝加白術;若痛重并重者是風濕并盛,甘草干姜湯以緩圖治療 7、坐骨神經痛伴有眼瞼沉重難抬者,亦是濕邪侵犯太陽經脈,術附湯(白術30克,炮附子9克),或者桂枝附子湯更加重白術量以振奮脾陽,濕邪得以運化,其痛重可解。眼瞼屬脾,眼瞼沉重難睜,是脾為寒濕所困。 8、爛眼邊稱為瞼緣炎,為瞼緣皮膚、腺體及毛襄的慢性炎癥,多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根據臨床征象分為鱗角性、潰瘍性、眥性三類。潰瘍性瞼緣炎,癥見瞼緣充血,黃痂、膿痂滿布,除去痂皮可見睫毛根部有多數的小膿瘡及潰瘍,因毛囊已破壞,睫毛不能再生;重者,瞼緣肥厚、變形、睫毛亂生;更嚴重者,發(fā)生禿睫,上下眼瞼變短、不能閉合,瞼外翻等并發(fā)癥。袓國醫(yī)學認為,是脾為濕困所致。若癥見潰爛色白者,可用術附湯(白術30克,炮附子9克)治療。 9、陰黃,暗暗的黃,舌潤口淡,身冷,汗出脈沉,全無熱象,身如熏黃,色黯,或黃色頗淡,身體里面寒了: (1)小便利者,術附湯; (2)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五苓散; (3)倪師也因癥加減用茵陳蒿湯,里面加些附子,因為附子能驅寒。 10、中風病人極度暈眩,頭重如裹,中膈寒濕太重,術附湯 頭重如裹是濕邪上乘所致。在人體正常情況下,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降平衡,則不致人以病。今陽氣衰少不能下降,而濁陰之氣上升,故發(fā)為此癥。其脈兩寸虛弱無力者,可用近效術附湯以暖中下二焦,使陽氣得溫,濁陰得降,濕邪得散,升降得宜,頭重如裹之癥自解。 【比較集錦】 1、桂枝湯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湯;桂枝湯去芍藥加附子重用大棗為桂枝附子湯,更去桂枝加白術,術附湯。 2、風濕相搏: (1)甘草附子湯: A、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術二兩?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 B、腹部臍上動氣強、呼吸喘促、心下苦悶、按之腹軟無力,外證骨節(jié)痛、掣痛不可屈伸、按之痛甚、欲去衣被、汗出、小便不利、惡風或惡寒、身微腫者,此甘草附子湯證也。 (2)桂枝附子湯: A、桂枝四兩(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甘草二兩(炙), B、若似甘草附子湯證而無短氣沖逆急迫之狀,身休疼煩不可轉側,其腹軟似四逆之腹狀,乃桂枝附子湯證也。 (3)術附湯: A、白術 四兩 附子三枚(炮)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劈) 生姜三兩, B、小便自利,因氣不上沖,故去桂枝加術附,大便堅。自利,謂其非因藥力而利,且尿量多于常人。故不唯下焦有寒,且有水氣。更加術以逐水,故此方當用于水病虛寒之證。 3、風濕痹證方治表
4、(1)肌肉痛,桂枝湯加減,可以加單味玉竹,肌纖維痛一下就好了。 (2)一身肌肉疼痛,發(fā)熱,黃昏加重,麻杏薏甘湯。 (3)一到陰天肌肉就酸痛,也是麻杏薏甘湯。 (4)肌纖維痛,不能轉身,術附湯。 5、(1)四肢末梢,肌肉組織下面,關節(jié)里面的膿,用術附湯排出來; 【名家論述】 1、術附湯《傷寒筆記》(倪海廈) 從這條開始連續(xù)三個方子是傷寒論里面治療風濕關節(jié)炎的方子,傷寒八九日,八九天了應該傳少陽或陽明了,結果沒有傳經,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濾過性病毒本來要進入少陽或陽明的,結果被濕擋到了,所以風濕的人剛開始得到感冒的時候,全身關節(jié)很痛,不能轉身,又不嘔,沒有進入少陽,不渴,沒有進入陽明,所以沒有傳經,可是也沒排出去,病人的脈浮虛而澀者,「浮」代表風、「虛」代表濕,澀的脈就像蔥一樣,壓下去扁扁的中間空的,這是脈證,肌肉關節(jié)很酸痛,很緊,翻個身都沒有力氣,病人還有表證,還兼了風濕,就用「桂枝附子湯」;如果大便溏,大便稀稀黏黏的,代表濕,脾主濕,當濕很盛的時候,脾臟功能不好,脾主運化,腸子蠕動仰賴脾臟,一旦脾濕過盛,濕就滲到腸子里面去了,結果大便出來就黏答答的,同樣的,開給病人去濕的藥的時候,病人的大便就應該是黏答答的,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朮湯」主之。這種風濕關節(jié)炎,現在人如果體質素有中濕,在勞動以后,又吹冷氣導致不能出汗,就容易發(fā)生。 桂枝附子湯和去桂枝加白術湯同樣有生津、炙甘草、大棗,桂枝附子湯有桂枝和附子,去桂枝加白術湯有白術和附子,桂枝附子湯用在傷寒表證兼有濕證用的,渾身關節(jié)痛,桂枝去風,附子去濕,附子行走速度很快;如果沒有浮脈沒有表證,只是全身關節(jié)酸痛,大便比較稀,小便很正常,就是濕往大腸走,就是脾太濕了,腸子黏液來自脾,順著腸壁出來,與小便沒關系,用白術去濕,附子走表,附子把白術帶到四肢關節(jié)把濕去掉。 初服其人身如痹,剛服時全身關節(jié)麻痹,因附子走表,半日許,差不多十二小時再吃一碗,其人如冒狀,頭有暈?,F象,勿怪;此以附子、術并走皮內;不用生姜、甘草、大棗,光用附子、白術就是術附湯。 |
|
|
來自: 仲景中醫(yī)交流 > 《傷寒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