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在在朋友圈說了一下關(guān)于讀書的事,很多朋友都說內(nèi)容太真實了,看的膝蓋痛。 東西也不深刻,就是有感而發(fā),我說: 關(guān)于讀書這個事,我的建議是大家都不要再勸別人讀書了,讀書的好處誰都懂。? 懂了,還不去做,那其實就是不想讀。 這個情況下,講道理,給好處都沒用。 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主動學習的,這個才是真相。 學習成長不重要,顯得自己學習成長才重要。 你們看看現(xiàn)在什么課買的最好就明白了。 講的粗糙但表達的很實在,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明知道有好處,還不去做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去做比做舒服。 除此之外所有的理由,都是為了讓自己不去看書而想出的借口。 聽著很扎心是不是,剛好我們讀書會,最近在讀《被討厭的勇氣》里面就提到,我們做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 這個也是阿德勒哲學的核心理論“目的論”。 1,截然相反的兩個心理學理論 目前心理學領(lǐng)域有兩個理論,而且是從本質(zhì)上就已經(jīng)有分歧了。 第一,是原因論,是大家都熟悉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這個理論簡單講就是,如果你現(xiàn)在過得不幸,一定是小時候遇到了創(chuàng)傷。因為過去的才創(chuàng)傷,所以才導(dǎo)致現(xiàn)在的結(jié)果。 有一個原因?qū)е拢F(xiàn)在一個結(jié)果,這個就是原因論。 比如,因為小時候父母離婚早,所以這個人對婚姻有恐懼,所以才一直找不到對象。 原因論被很多人推崇,我覺得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為每個人都找了一個外因,你的不幸,不是因為你,是因為過去的不幸。 這個解釋太好了,我沒有成功,不是因為沒有努力,而是因為原生家庭。 我工作不好,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因為我沒有好學歷。 一切都不是我的錯,都是因為什么才造成的。 這個就是原因論。 第二,是目的論,是跟弗洛伊德齊名的心理學三巨頭之一的阿德勒提出的。 我們做的一切行為都是有目地的。 一切都是選擇的結(jié)果,所謂的問題,不過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的結(jié)果。 比如,一個人因為非常討厭自己,覺得沒人會喜歡跟自己做朋友。 按照目的論的解釋,他之所以討厭自己,就是為了不讓自己出門。 為什么不想出門,因為害怕跟被人交流過程中受傷害,為了避免受傷害,干脆不去跟交流。因為只要有關(guān)系的存在,就一定會受到傷害。 我們的現(xiàn)狀都是自己選擇的結(jié)果,比如有些人,一直在下決心不改變。 這個解釋會戳中一部分人的真實內(nèi)心,會讓人不舒服,所以阿德勒哲學也被稱為“強人智慧”,因為面對真實需要勇氣。 2,喜歡被原因論支配的人 生活中經(jīng)常會聽到有人說過去有什么機會,他早就知道了,就是沒有去做,不然自己早就發(fā)財了。 要么就是說我只是沒做,我要做了,肯定比你做的好。 說這些話的人經(jīng)常神采飛揚,好像自己真的已經(jīng)做到一樣。 其實他們只是被理由保護的可憐人,正因為有這些理由,才能讓他繼續(xù)保持偽裝。 給自己一個理由,然后心安理得的不去做事。 其實也可以理解成,多虧沒有去做,萬一去做了沒有成,到時候更丟人。 現(xiàn)在沒做還可以吹牛,做了不成連牛都沒得吹。 因為原因論的存在,讓這幫膽小鬼有了依仗。一次次的完成了自我欺騙,不是自己不努力,也不是能力不夠,僅僅是因為沒有去做。 然后就就可以活在虛假的幻想中,讓自己可以保持那一點點脆弱的自尊。 3,勸別人學習的人,好卑微 我一直說沒人是傻子,要說起來也是,覺得別人傻的人才最傻。 我們都為自己服務(wù),知道一件事對自己有好處,還不去做,這個才是反人性的。 之所以沒有去做,就是不想做。 不想做也是理性選擇,因為不去做,比去做舒服。 比如,早起,不是起不來,也是不是什么鬼理由,就是繼續(xù)賴床很舒服。 早起帶來的好處,沒有繼續(xù)睡懶覺好處多。 同樣,學習努力這些也不用去勸了,誰不知道學習是好的,讀書是好的。 一個人永遠無法做到自己不想做的事。 所以才導(dǎo)致無法堅持,在一個不想做的人身上,用什么方法都是隔靴搔癢,方法再好也沒用。 一個對別人有好處,而且知道勸了也不會去做,一切都這么明顯還要勸,你說是不是很卑微。 同樣人不是改變不了,只是一直在下決心不改變。 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 道理都明白,方法也知道,為什么沒做,就是不想做,沒有其他原因。 這個背后就是路徑依賴的心理,盡管現(xiàn)在過的不盡如人意,但感覺還能湊合,如果不改變就可以比較輕松的面對目前的問題。 對已經(jīng)習慣的東西都會產(chǎn)生依賴,哪怕依賴的東西并不是那么美好。但如果選擇了改變,就意味著要面對很多未知的問題,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應(yīng)對。 未知往往是難以預(yù)測的,而想象中的恐懼總大于現(xiàn)實的困境。 面對不安,我們會感覺更痛苦,與其面對可能的不幸,不如繼續(xù)維持現(xiàn)狀,等實在不行了在下決心改變。 所以,我們即時對生活有很多不滿,但保持現(xiàn)狀起碼不會過的更差。 要想改變生活需要很大“勇氣”,面對變化的不安,與不變的不滿,一般人都會選擇不變。 這個才是不不能改變的核心,不是方法,也不是能力問題,只是缺乏改變的勇氣,和獲得幸福的勇氣。 所以才說,我們常常下決心不改變。 一切都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jié)果。 今天的內(nèi)容比較扎心,讀起來可能不舒服,但真實世界就是沒有遮羞布,敢于面對,才是強人邏輯。 改變需要的僅僅是勇氣,面對未知的勇氣。 PS.寫公眾號不賺錢就是交朋友,覺得不錯關(guān)注,點贊也是一種鼓勵,謝謝! ··················END·················· 你好,我是堂主!實用的思考者,行動的做事人。 這里沒有套路的文章, 只有實在的思考,在過班,也創(chuàng)業(yè),未來要做一名自由職業(yè)者。 這里只記錄分享我對成長的思考。 為你點亮成長路上的一盞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