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武帝即位后,派衛(wèi)青、李息打贏了主動抗擊匈奴的第一戰(zhàn)——河南之戰(zhàn)。整個大漢對于抗擊匈奴信心大增,躍躍欲試。尤其是從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遷的大月氏有報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無人相助時,立刻決定與西域溝通聯(lián)系,聯(lián)合大月氏,一起搞事情,“斷匈右臂”。
于是我們的張騫同學(xué)自告奮勇報名,被錄取后,帶著一百多人,從隴西(今甘肅臨洮)出發(fā)。一個歸順的“胡人”、堂邑氏的家奴堂邑父,自愿充當(dāng)張騫的向?qū)Ш头g。他們西行進入河西走廊。

至此,一條連接?xùn)|西方的古道誕生,各種對中原來說新奇不已的水果、蔬菜等食物,源源不斷地輸入,豐富著中華料理的種類。

萬物皆可就蒜
據(jù)漢代王逸所著的《正部》稱:“張騫使還,始得大蒜、苜蓿?!?/strong>所以,大蒜是張騫出使西域時才傳入中國的。

最早的時候大蒜被稱作“胡蒜”,因為當(dāng)時西域人被為胡人。而且現(xiàn)在的日文中,大蒜還可以寫成“葫”。
最早大蒜的作用類似于現(xiàn)在的香水。《爾雅翼》中有“胡人以大蒜涂體,愛其芳?xì)?,又以護寒”的記載。
也是不太能get到胡人的點,怎么就“愛其芳?xì)狻绷?,得多大味兒…?/p>

據(jù)史料記載,張騫一行人的西域之路飽嘗艱辛,一路上風(fēng)餐露宿。結(jié)果當(dāng)他們剛進入了匈奴地界,就被匈奴給逮著了。當(dāng)時由于水土不服,加上匈奴供應(yīng)的飯食也不太符合食品衛(wèi)生安全,導(dǎo)致張騫一行有70多人都得了重病,渾身浮腫,腹瀉不止。另有20多人中毒身亡,張騫當(dāng)時也得了重病,痛苦難忍。

張騫眼看著自己這盤剛開局就要結(jié)束了,淚流滿面的對其他人說:“我們堂堂五尺男兒,怎能違背當(dāng)初對武王的承諾呢,我們要活下來,一定不要辜負(fù)武王對我們的重托。”
于是他就帶領(lǐng)其他兄弟尋找可以充饑的東西,哪里找得到食物呢,只看到房前房后到處是一墩墩不認(rèn)識的“野菜”。
因為他們當(dāng)時被扣在西域三十六國的狐胡國,所以大家叫它“葫草”。但他們第一次見到這野草,不知道是否能吃。無奈之下,張騫對其他的兄弟:“與其挨餓等死,還不如先吃點‘葫草’,減少挨餓之苦,再想其他辦法?!?/p>
結(jié)果這小小的“葫草”不負(fù)眾望,救了張騫。張騫被扣在匈奴十幾年里,他一直把“葫草”帶在身邊。他覺得“葫草”就是自己的幸運草,每天堅持吃上一口“葫草”,就能化險為夷。
這株幸運草當(dāng)然也跟著他回到了漢朝。

葡萄美酒夜光杯
最早,我國沒有葡萄,甚至都沒有“葡萄”這倆字。在《史記》中寫的是“蒲陶”。《史記》:“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shù)十歲不敗”。后來慢慢演變成“蒲桃”“蒲萄”“葡萄”。

張騫和葡萄相遇是在被匈奴軟禁了十年,逃離匈奴之后。他長途跋涉來到了大宛。
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一個富饒的大國,很想建立聯(lián)系。但苦于路途遙遠(yuǎn),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當(dāng)聽說漢朝使者來到時,喜出望外,在國都熱情地接見了張騫。他請張騫參觀了大宛國的汗血馬,還拿出自己的“殺手锏”——葡萄。

張騫一嘗,這貨也太好吃了吧!被葡萄的味道驚艷到不能自已。大宛王一看張騫這么喜歡葡萄,開心的不行,畢竟這東西在大宛可不是什么稀罕物。于是大宛王笑嘻嘻的讓張騫將葡萄種子帶回去,進獻給漢朝,給自己刷點好感度。

《史記·大宛列傳》:“宛左右以蒲桃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shù)十年不敗?!?strong>除此之外,他還招來了釀酒藝人,我國的葡萄酒業(yè)由此開始。

拜倒在石榴裙下
張騫到達(dá)安石國的時候,正巧安石國正在經(jīng)歷大旱。張騫留下來幫著興修水利。住的賓館門口有一株花紅似火的石榴樹,張騫非常喜愛,沒事就給澆澆水什么的。一有空閑就要站在石榴樹旁欣賞石榴花。石榴樹在張騫的照顧下,更加嬌艷動人。
就在張騫將要回國的前一天晚上,忽然一個紅衣綠裙的女子推門而入,飄飄然來到跟前,施了禮說:“聽說您明天就要回國了,奴愿隨您同去中原?!睆堯q大吃一驚,心想自己可是正經(jīng)漢使,怎么能犯整個錯誤,于是義正言辭的拒絕了女子。

第二天,張騫回國時,安石國問他,你是要這箱金子呢,還是要這箱銀子呢?張騫都不要,單要賓館門口那棵石榴樹。安石國國王答應(yīng)了張騫的請求,就派人起出了那棵石榴樹,同滿朝文武百官給張騫送行。
張騫一行人在回來的路上,不幸又被匈奴人攔截,當(dāng)殺出重圍時,卻不小心把那棵石榴樹丟了。
回到長安,漢武帝率領(lǐng)百官出城迎接。正在此時,忽聽后邊有一女子在喊:“天朝使臣,你等等,真是叫我追得好苦啊!”張騫回頭一看,正是在安石國見到的那個女子。

張騫莫名驚詫:“你不在安石國好好待著,為啥千里迢迢來追我?”那女子垂淚說道:“路途被劫,奴不愿離開,就一路追來,以報昔日澆灌之恩?!彼f完撲通跪下,立刻不見了。就在她跪下去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棵石榴樹,葉綠欲滴,花紅似火。

漢武帝和眾百官一見無不驚奇,張騫這才反應(yīng)過來,然后就給武帝講述了在安石國澆灌石榴樹的故事。漢武帝一聽,非常喜悅,就命人把這棵石榴樹移植到了皇家花園。從此,石榴在華夏大地開花結(jié)果,繁衍生息。
張騫這帶貨能力可不一般,他是第一位對古代中亞西亞進行實地勘察的人。除了把西域的葡萄,苜蓿,核桃,胡蘿卜等種子帶回長安,更是將天馬,汗血馬等良種馬傳入。

還有各種毛織品、毛皮,駱駝、獅子、鴕鳥等陸續(xù)傳入中國。以及音樂、舞蹈、雜技等。
這些都豐富了漢族的經(jīng)濟文化生活。

而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shù)和絲織品、金屬工具等,傳到了西域,促進了西域的經(jīng)濟發(fā)展。
所以說張騫實實在在史上帶貨第一人,司馬遷在《史記》中把張騫出使西域稱作"張騫鑿空",認(rèn)為由他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使"西北國始通于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