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營微文化”為東營市作協重點扶持文學公眾號。平臺宗旨:體現人性本真,歌頌人間溫暖,傳播正能量......關注微信公眾號“東營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溫度的文字! 戀 愛 的 鳥 兒 文丨楊其德 圖片/曹新慶 編輯/任曉娣 樓住得高了,連鳥兒的樣子也見得少了。比不得小時候,農家院里,隨處可見。 事也湊巧,在樓的隔斷墻垣上,突然看到了兩只小麻雀兒。一個“吱吱”地叫,另一個“喳喳”地答,像是在說情話。一會兒,“喳喳”的那個,蹦跳著往“吱吱”的那邊靠,“吱吱”的那只挪開,“喳喳”的也跟著挪回原位?!爸ㄖā钡姆祷貋恚霸钡囊哺^來。看起來,“吱吱”占據著絕對的主動權,想必是雌鳥了。兩只麻雀就這么反復多次,煞是可愛。春天剛到,鳥兒們的戀愛季也就來了,開始了嚶鳴求友的旅程。也許是“吱吱”的多情,引來了另一只“喳喳”,美好的情話,被新來者打破,三只可愛的鳥兒,追逐著飛走了。 看著可愛的麻雀,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麻雀之緣。 冬日雪后,正是捉麻雀的大好時節(jié)。大地一片雪白,在院中掃出一方空地,找一根木棍,不要太粗,用一根細繩拴在木棍下方,木棍上方支起一個簸籮,要靈活好用,但不能太重。簸籮下放些米兒,把繩順勢邊引邊用雪埋住,一直引到房內隱蔽的地方,躲起來,靜靜地等待鳥兒進去。待引得鳥兒來,用力快速地抽繩,簸籮一下就落下來,罩住鳥兒,捉來把玩。 春末夏初,到鳥窩里掏雛鳥,也是最樂的事。沿著屋檐仔細地聽,聽到哪里有鳥叫聲,便在那里停下,記住位置。找個梯子,沒有梯子,便人搭人,搭個人梯,慢慢地順著墻壁爬上去,找瓦片中縫隙大的、磨得光光的地方,伸手去掏。掏鳥窩有時是很危險的,有可能掏到蛇。真掏到蛇,會嚇個半死;掏得了鳥兒,會歡天喜地,大家分一下,各自帶回家。找個盒子或是籠子,小心地給鳥兒做個窩。那時,不比現在隨處都可以找到盒子,找不到的,就將就一下,放在盆里養(yǎng)也是有的。 鳥窩做好了,就看各自的養(yǎng)育和馴化能力了。鳥兒頭幾天是不吃食的,都很有骨氣,等餓到實在受不了了,才吃食。吃食的鳥兒才能養(yǎng)活。始終不吃食的鳥兒,最終都會餓死。鳥兒死了,自己心里也很難過。鳥食,也沒有什么好給的,頂多是高粱餅子,嚼好了喂它們。在喂養(yǎng)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逗鳥兒,讓它聽話——做動作,一點點地培養(yǎng)。還要會口哨,與馴化有機地結合起來!養(yǎng)熟了,一聽口哨聲,鳥兒就會蹦蹦跳跳地過來,隨著口哨聲做動作,這時才是真正馴好了。馴好的鳥兒是不怕人的,等它長大了,會飛了,打一聲口哨,它便飛到你的手上或肩上,歪歪腦袋,快速地抖動一下翅膀,或是扇扇尾巴。打兩聲口哨或變個音調是飛走命令,再一聲,又會回來。就這樣,表演給大家看。表演完了,心滿意足,驕傲地看一下周圍的人群,在贊美聲里趾高氣揚,那純美的滋味,留在心底。 夏季里細雨濛濛時,也是抓鳥兒的好時候。我那時每見小雨,便瘋了似的跑出去,約了伙伴,一起追鳥。小雨中的鳥兒,是飛不遠的。追一會兒,鳥兒的翅膀就被打濕了,飛不起來,但它們還會像離了弦的箭一樣,用翅膀拍打水面,涉水撲棱,做最后的努力。這時抓鳥要講技巧了,搞不好一掌下去把鳥兒給按死了。所以不能按,只能把手伸到一定位置快速地抓起,力道也要剛好才行。抓到后,才想起抹一把雨水夾雜著汗水的臉,心里樂滋滋的。 鳥兒可就慘了。這樣抓來的鳥兒是馴不好、因為過了馴化期。抓來后,在腿上纏了布條,再在布條外拴上一根棉花做的麻線,牽著玩,任由它怎么飛也飛不掉。線兒長長的,跟著鳥兒跑,也會樂上一兩日。過不了兩天,鳥兒就死掉了。鳥兒死了,自己也會悲傷一陣子。如今想來,不禁心驚于自己年少無知的殘忍,荼毒生靈,實不應該! 深秋,天氣轉冷,也有捉鳥兒的時候。在夜間,因為天冷,鳥兒都躲到了屋檐下,或屋山的檁子上。農村的房子,房屋都是起脊的,看起來,側面確實像小山,因此叫屋山。屋山上搭著檁子,檁子上面加了瓦,瓦與檁子有空隙,便是天然的鳥窩,特別是深秋以后,鳥兒都愛在此做窩。晚上,找?guī)讉€小伙伴,拿了手電筒,照到鳥兒,立刻拿了彈弓,對著鳥兒打將出去,八九不離十都能打到。那時,麻雀特多,糟蹋糧食也多。所以,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到莊稼地里去趕麻雀,來保護糧食。麻雀卻是不受保護的,不像現在。大家把打到的鳥兒分一分,回到家里用開水一沏,除去外毛及內臟,放到鍋里一煮,在物質匱乏什么都缺的年代,那真的是美味,連骨頭都是嘎嘣脆,現在想起來還流口水。 后來,麻雀受到了保護,漸漸地就不再捉了。時代進步了,鳥兒也幸福多了。 想想它們的可愛,回味一下自己的殘忍,內心里真的過意不去。我也只能祈禱——愿那些被我傷害過的鳥兒們,給我寬宥,恕我無知!愿鳥兒們能擁有一片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不再有殺戮和傷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