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胡解毒湯》,劉渡舟。 柴胡 10 黃芩 10 半夏 10 茵陳 18 土茯苓 15 鳳尾草 15 草河車 15 功效 :清熱解毒 ,疏肝利膽 ,利尿滲濕。主治:脅痛,厭油膩。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服。 《雞平合劑》,任俠民 雞骨柴,平地木炭柏,馬蘭青,醡漿草。 功效:清熱解毒 ,宣郁化濕,活血消腫。主治:急性肝炎。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溫服。 《慢肝六味飲》,鄧鐵濤 黨參 15 ,茯苓 15, 白術(shù) 12 , 甘草 5,川草解 10 ,黃皮樹葉 15(無黃皮樹葉也可)。 功效:健脾益氣。主治:慢性肝炎。 用法:將上面的藥放水先浸泡30分鐘,之后再煎30分鐘。將兩次煎的藥湯混合,每日一劑,分兩次溫服。 《遷肝方》,李克紹 生山楂 30 ,生白扁豆 12 ,生麥芽 9 ,刺蒺藜 12 ,龍膽草 6,青蒿 9,甘草豹子 ,玉竹 9 ,木瓜 9 。 功效:清肝和胃,清熱化痰。主治:遷延性肝炎。 用法:上藥用水800毫升,慢火煎取300毫升,渣再入水600毫升,再煎取200毫升。兩次煎的湯合在一起,分早晚飯錢溫服,每日一劑。 《清膽解毒方》,印會(huì)河 水牛角 15,廣郁金 9 ,黃連 3(沖服),黃芩 15,梔子 9,丹參 15,蒲公英 30,土茯苓 30,白茅根 30,蚤休 9.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 用法:每日一劑,水煮兩次,分服。 《清肝解毒方》,印會(huì)河 柴胡 9,赤芍 15,當(dāng)歸 15,半夏 9,黃芩 15,土茯苓 30,板藍(lán)根 15 ,生牡蠣(先下) 30 ,白茅根 30 ,蚤休 9 ,蒲公英 30. 功效:舒肝清熱,養(yǎng)血柔肝。 主治:乙型肝炎。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兩次分服。 《清肝涼膽湯》,吳少杯 當(dāng)歸,川芎,白芍,柴胡,丹皮,山梔子,膽草,積殼,麥芽。 功效:行氣調(diào)肝。主治:傳染性肝炎,右脅脹滿,煩躁,四肢倦怠,大便干,小便黃。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兩次,分服。 《清肝飲》,魏長春 銀花 10 ,蒲公英 10,野菊花 15 ,紫花地丁 15 ,夏枯草 10 ,青蒿梗 10,桑枝 12 ,白茅根 15. 功效:清熱涼血,透達(dá)伏濕。主治:慢性或遷延性肝炎。 用法:水煎服。 《疏肝湯》,程門雪 制厚樸 3 ,妙積殼 4 ,龍膽草 9 ,制香附 9 ,黑山梔 9 ,炒川芎 4.5 ,大腹皮 9 , 五靈脂 9 ,木賊草 9 ,陳香緣皮 9. 功效:疏肝和絡(luò),活血祛瘀,清熱祛濕。主治:脅痛,二脅掣痛,脘長映背,溲黃苔膩,脈細(xì)。 用法:水煎服。 《茵陳公英湯》,關(guān)幼波 茵陳 30 ,蒲公英 30 ,小薊 30 ,藿香 10 ,澤蘭 15 ,六一散 15 ,車前子 15,車前草 15,大棗 7只。 功效:清熱利濕,活轎解毒。主治:急性病毒性無黃疸型肝炎。 用法:水煎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