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宋史》中關于包拯的評價。 
 包拯 在中華五千年歷史中,有許多清官能吏,他們一生信守著自己的諾言,為國盡忠,為民盡力。唐朝就有清官狄仁杰,明朝有清官海瑞、況鐘,宋代則有寇準和包拯,那么包拯真的是個清官嗎? 從包拯墓的發(fā)掘中,我們可見一斑。提到北宋時期最清明的時代,就是宋仁宗時期,在宋仁宗登基為帝后,選拔了一大批能臣廉吏,其中就包括包拯。包拯破獲了許多重大案件,疑難案件,當時的百姓對包拯交口稱贊,評價包拯說: 
 包拯在北宋時期,已經(jīng)同“閻羅王”并稱了,可見包拯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包拯懲治罪犯,讓百姓們得以安居樂業(yè),他的才能也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宋仁宗將其任命為端州知府,后來經(jīng)過王拱辰推薦,包拯改任監(jiān)察御史。 
 包拯上書宋仁宗 公元1058年,包拯升任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當時太子位空缺。宋仁宗苦于無子,許多官吏前去勸說,讓宋仁宗早立太子,都被宋仁宗給罵了回來。而包拯得知消息后,還是堅持去勸說皇帝,他給皇帝進言說:“皇儲事關國本,請陛下早立太子,以穩(wěn)國本。” 這番話在宋仁宗看來,就好像在罵他生不出兒子,宋仁宗問道:“你覺得立誰好呢?”其實這番話就是在將包拯的軍,包拯說立誰就和誰關系親近。包拯的回答很委婉,他說:“我沒有考慮該立誰?只是為了國家社稷考慮?!卑€說了一句重要的話,那就是: 
 包拯重申了自己七十多歲,也還沒有兒子,并不是為了搶擁立之功。宋仁宗也明白了眾臣的心意,最終將趙宗實再次立為太子。第二年,三司使張方平賤賣富人的財物,被包拯彈劾;宋祁接任了張方平的職務,又被包拯彈劾。 
 包拯擔任三司使 宋仁宗一看,我任命一個三司使,你彈劾一個,我就把你任命為三司使?;实鄣娜蚊逻_后,歐陽修開包拯玩笑: 
 包拯也知道這個職務不能接,接了,就好像之前彈劾兩任三司使,是為了給自己奪官職。于是包拯閉門不出,不愿意接受任命。公元1061年,宋仁宗接連下達了三道命令,包拯才無奈接任了三司使。在三司使任上,包拯踐行了自己之前的從官理念,繼續(xù)為百姓謀福,三司使再也沒有被彈劾。 
 包拯墓 一年后,包拯在樞密院巡查過程中,突然重病。包拯臨終留下遺言: 
 包拯去世后,他的家人將他安葬在合肥東郊大興集。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合肥二鋼廠準備擴建,先要由當?shù)乜脊挪块T,探查擴建范圍內(nèi)的古墓。而在擴建范圍內(nèi),就發(fā)現(xiàn)了一座古墓,考古隊員進行了搶救式發(fā)掘。 他們沒想到這座平淡無奇的墓,打開后,殘缺的墓志上,寫著大名鼎鼎的包拯的名字,原來這是包拯同夫人董氏的合葬墓。墓中只有一口棺材,兩塊墓志,墓志已經(jīng)被破壞,只能看到只言片語。 而就在考古隊以為,這就是包拯墓時,當?shù)匕棺詈笠晃皇啬谷讼膹V宏說:“真正的包拯墓,在油菜田的拐角處。”為了保護古墓,考古隊對包拯墓進行了搶救式發(fā)掘,最終在夏廣宏指明的地點,發(fā)掘出包氏家族墓,共12座墓葬。 其中就包括包拯墓,包拯夫人董氏的墓,包拯大兒媳崔氏的墓、包拯小兒子包綬、小兒媳文氏、大孫子包永年的墓,共發(fā)現(xiàn)墓志銘6塊。六塊墓志銘共有三千多字,記錄了包拯家族的故事。 
 包拯墓 而在包拯墓中,出土了五十件文物,但是品級都不高,最好的只有銀器。而墓中明顯有被盜掘過的痕跡,在墓中還發(fā)現(xiàn)了盜墓賊留下的八個大字: 
 盜墓賊進到包拯墓中,都感嘆包拯的清廉,最終秋毫無犯,退出墓穴。從包拯墓的發(fā)掘,我們可以看出包拯是一個大清官。歷史記錄中包拯是一個清官能吏,而實際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也證明了包拯是一個清吏能官。 | 
|  | 
來自: 檸檬豬nyzbh9re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