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拯跟電視劇中的形象相差甚遠。 包拯本人是個官二代,父親是個知縣,宋朝官員工資很高,一家人不愁吃穿。包拯是個地地道道的讀書人,白臉書生一個,身高不到165cm。因為包拯的前任開封府尹人稱“趙黑子”,公正不阿,老百姓頗為喜歡,后世的文藝作品把兩個人合二為一了,所以才有了陪伴我們童年的“包黑炭”。 29歲那年,包拯終于考中進士,朝廷安排了一個知縣給他做,但是離家太遠,包拯謝絕,要在家陪伴父母,朝廷又給了一個離家很近的監(jiān)稅官,但包拯還是辭謝。 之后父母去世,包拯守孝。 《包青天》劇照 至今還是很感慨我們國家古代的守孝制度,什么樣的人才能想出這樣的制度?太形式化。 在某種程度上,守孝制度限制了我國古代社會的發(fā)展,父母去世,官員回家守孝三年,很多動亂就在這種時候發(fā)生,朝廷需要穩(wěn)定。 孝順父母,更應該在生前。 包拯守孝期滿,出去入仕。此時跟他同一屆的進士們,已經(jīng)是朝廷的中流砥柱。 包拯從知縣做起。 不過跟那個年代大多數(shù)官員不一樣,包拯骨子里是個正直的不自私的人。他上任后想的不是怎么撈錢,而是讓社會更好地運轉(zhuǎn)。 權貴們?yōu)榱死娓蠡豢杀苊鈺|犯法律,所以包拯這樣的執(zhí)法者會有很多誘惑和餡餅。 但包拯討厭這樣的人。 “老子缺你那點臭錢嗎?” 包拯真不缺錢,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要更多。 《少年包青天》劇照 對他來說,精神上的純凈更重要。 所以包拯為官還是挺受老百姓喜歡的,老百姓能不喜歡嗎? 包拯升得很快,沒多久就成了知府。 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治理能力還行,另一方面是因為宋朝很看重官員的“孝道”,包拯為了父母辭官,早被上頭盯上了,所以從他踏入知縣府衙大門的那一刻起,他已經(jīng)注定要步步高升了。 當然,還有同窗之誼。以前一屆的同學們都混得不錯,也有所照顧。提攜一個以身行孝的大孝子,不是可以說明自身也是嗎? 由于包拯清廉正直,所以上頭把他提到了御史部門,專門監(jiān)督彈劾那些貪官污吏。 御史需要正直的人,更需要勇敢的人。 包拯則是御史中的戰(zhàn)斗機,敢于彈劾大BOSS,一封奏折不行就兩封,兩封不行就三封,……。曾經(jīng)上奏時說話太激動,把口水都噴到宋仁宗臉上了(正史記載,絕不夸張)。 包青天 慶歷新政受挫都包拯也有很大關系。 包拯雖然正直清廉勇敢,但也有他的局限性。 他最成功的的地方在于給自己打造了一個人設,正直無私。當然他本身也是一個這樣的人。這點說來容易,其實很難。 所以他得罪再多的人,宋仁宗也不好殺他。 直到包拯干預太子人選。 包拯希望宋仁宗將皇位還給趙匡胤一脈。 所以包拯只能死了。 宋仁宗是個好皇帝,是個明君、仁君,由于宋仁宗納諫這一塊做得很好,所以給很多人造成軟弱的表象。 宋仁宗絕不軟弱,而且聰明絕頂,仁宗一朝,名臣輩出,讓天下英才入他彀中,供他驅(qū)使。 包拯 包拯干預太子人選沒有私心,宋仁宗也知道包拯沒有私心。 但包拯必須死。 因為宋仁宗很清楚包拯的性子,一根筋,認準了一件事撞了南墻也不回頭。 皇位脈系的更換會引起國家震動,甚至天下大亂。 當然宋仁宗給了包拯體面,也需要給這個百姓心中的“包青天”體面。 包拯生病,宋仁宗賜藥。十二天后,包拯卒。 上世紀70年代,包拯墓發(fā)掘,發(fā)現(xiàn)骸骨有中毒的跡象。 由于宋仁宗仁義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幾乎沒有人認為包拯的死跟他有什么關系?!坝锌赡苁撬篮鬄榱朔栏砑恿怂幬?,有可能是包拯得罪了權貴,被權貴謀害?!?/p> 包拯的墓志銘上有這樣一句話:“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視事,疾作為歸。上遣使賜良藥,辛未,遂以不起聞?!?/p> 皇帝賜了良藥,然后就沒能起來了。 其實包拯這一生都不是一個自私的人。 以人為鏡。 包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