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書畫,我們都知道,這是我們中國兩千年來最受喜愛的藝術品門類,沒有之一。 “書”是中國獨有的藝術文化,放眼全世界,除了中文之外,沒有一種文字能單獨支撐起一個藝術門類。這一來最重要當然是因為中文的博大精深,字體結構的可塑造性、延伸性強;二來也是因為我們一脈相承的文字變遷,讓我們可選擇創(chuàng)作的字體形制較多(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篆書、隸書、楷書等等),同時由于選擇多,變化就多,變化多,藝術聯(lián)想性就強,這就使我們中國的文字也成為了藝術界的一種獨立存在的形式。 “畫”則是全人類共同的最大最主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了。我們知道,“畫”中的世界,是無限的。有很多語言、文字、音樂、雕塑等無法表達出來的藝術情感及藝術美感,“畫”都是可以最為直接的表達出來。她可以借助線條、色彩、幾何、光暗、遠近等等,把藝術家心中的世界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這是全世界都喜歡畫的原因。表現(xiàn)在經(jīng)濟市場上,其實也是一樣,最貴的藝術品種類,永遠是畫占據(jù)著最高的位置。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古董的地方就有仿品。書畫作為我們中國傳承千年來最受歡迎的藝術品門類,價值當然是不需多言的,價值上去了,仿制行業(yè)自然而然地也就出現(xiàn)了,這是自然道理罷了。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仿作書畫的那些事。 仿作書畫的市場規(guī)模 說起書畫仿品市場,大家應該都會立刻聯(lián)想到幾個耳熟能詳?shù)牡貐^(qū),天津鼓樓、北京潘家園、北京琉璃廠、南京夫子廟等等??梢哉f,直到今天,這些地區(qū),依舊是仿作書畫的大戶,在市場上占據(jù)著比較大的份額。當然,其實遠遠不止,只是說上面說的這一些地區(qū),相對來說由于經(jīng)濟交通的關系,知名度較高而已。 我們都知道,書畫是我們中國藝術品市場上最炙手可熱的門類,大幾千萬過億元的成交價屢見不鮮,特別是近現(xiàn)代的畫家的作品,諸如吳冠中、張大千、齊白石、李可染、傅抱石等大家,都是飽受市場追捧,而仿制書畫的名家作品當中,也恰恰是他們的作品最為多見。仿到什么程度呢?說兩件事大家就能知道。吳冠中老師曾經(jīng)將一個正規(guī)拍賣行告上法庭,原因就是該拍賣行拍的這一幅作品不是吳冠中老師本人畫作;齊白石老師晚年致力于為自己的作品打假,打到最后不得不感慨,現(xiàn)在的仿制技術,一些作品自己都不敢說能判斷出來。書畫仿作工藝之精市場之大,讓人瞠目結舌。 我們以北京潘家園為例,據(jù)非權威統(tǒng)計,里面的仿作名家書畫,不下百萬幅之多,且分等級。一幅市場上價值千萬的重器,如果拿低仿貨或者印刷品,僅需幾百元即可搞定;手畫做舊仿真度不是很高的,也僅需幾千塊;若是要高仿,那可就貴了,很有可能要價超過十萬元,不過仿作水平,當真讓人大開眼界。另外,這些仿作商家,還可以提供一條龍服務,可配上某某機構的鑒定證書,還能配上藝術大師和原作的合影照片等等,從而增加仿作的可信度,當然,這些服務,自然是要另外收費的咯。 在書畫界,行內(nèi)將仿制水平較低的一類假畫稱之為行貨,行貨最大的特點就是仿作數(shù)量大,成本低,并且有一定的區(qū)域分布特征。像天津主要仿作對象以近現(xiàn)代京津畫派的畫家居多,如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南京則主要以金陵畫派畫家為主,如傅抱石、陸儼少、錢松喦等;陜西的石魯、趙望云、劉文西等;廣東的高劍父、高奇峰、黎雄才、關山月等??梢哉f是一方水土一方人,非??茖W地分布在全國各地。 像這樣子的行貨,主要流向是游客、初入行的藏家、外地買家。 如果是中高等的仿作之物,可就沒那么簡單了,在經(jīng)過宣傳、展覽、出版等一系列炒作之后,最終流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拍賣行和藝術品交易市場。 不管是哪一個地區(qū)的商家,他們手頭上都擁有大量的畫師資源,這在行內(nèi)稱為“鬼手”。我們知道,中國的美院非常多,從國家到省到市都有,其實這幫畢業(yè)的畫師,普遍實力都算不錯。只是因為太年輕,或者自身藝術不夠獨特或者沒有資本的追捧等諸多原因,導致無法形成自己的風格繪畫,為圖生計,就自然而然地會接觸到這一個行業(yè)。其次,有很多的年輕畫師,在初入藝術門檻之時,就有以某一兩個前輩為榜樣,通過不斷臨摹來增進自己的用筆技藝,這更是為日后作高仿書畫不知不覺地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可以說,在這一行里面,畫師資源只會隨著時日的推移,每日劇增,不會有缺少的時候。 仿作書畫的技術,也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不斷進步的。可以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形成了規(guī)模化、科技化、程序化的生產(chǎn)線,從題材的選取,到噴繪或描畫,再到書法題跋,到印章落款,最后做舊,每一步都死有專業(yè)的人才負責,要完成這所有的步驟,基本不用離開一條街的距離。 我們還是以北京潘家園為例,曾經(jīng)有記者采訪,當?shù)乇硎?,從唐代到現(xiàn)代,不下上萬個書畫名家,只要你想要,哪一個名家的哪一個題材的哪一個時間段的繪畫風格,都能立馬給你找出來,市場規(guī)模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仿作書畫的前世今生 第一步,造 每一幅仿作書畫的前世,就在于造;每一幅仿作書畫的今生,就在于變現(xiàn)。 我們先來初步了解一下仿作書畫的制造過程。如果說是低仿品,那實在是太簡單,只需要選取一幅真跡,電腦掃描、調(diào)色、噴繪、做舊,完事了。如果是稍微用心仿制的,其實也不算復雜,最重要的就是有畫師真正用筆,有印章真正手蓋,做舊,也就僅此而已。我們重點說一下高仿書畫的高超技藝,通過高仿作品的出世,我們可以揭開這個行業(yè)的部分神秘面紗。 首先,是材料選定,目前為止,在市面上,我們還能找到明清的宣紙、老墨、老朱砂,當然,隨著前幾年“京津無紙”的紙荒之后,現(xiàn)在紙張的價格呈幾何倍數(shù)的增長。 其次,就是找題材,哪個是熱門的且最能代表畫家本身繪畫風格的,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出現(xiàn)在市場上能引起追捧的。 接著,找畫師,我們知道,每年在美院畢業(yè)的學生超過十萬,而這些學生,在美院學習的基礎往往就是臨摹一些大家的作品,借以從中感悟出自己的藝術用筆,這就給作高仿提供了技術基礎。為了精益求精,有時會將書法與繪畫分開,分由兩個人來做,還有一些畫心是先噴彩,再由人工添筆修飾。 然后,制印,現(xiàn)在科技水平發(fā)達,制印這塊變成目前最簡單的事情了。只要電腦掃描過圖片,就能給你制個幾乎一模一樣的印章出來,加上老朱砂,基本上就八九不離十了。 最后,做舊,出關,做好傳承有序紀錄,再回流,儼然搖身一變,仿品也有點變真品的跡象了有沒有。 第二步,鑒定 書畫仿制到這個地步,說實話,一般人也是認不出來,但是,對于真正的專家和行家來說,卻還是肯定過不了關的。畢竟,仿品,在高手面前,始終就是仿品。所以說,為了進一步達到真實性,要給這種高仿品,做個貌似權威的鑒定。 鑒定的方法就五花八門了,最簡單的就是找一些國內(nèi)一線鑒定專家開證書,當然,這是比較初級的做法,可以騙騙新手,老手不認這個東西。 所以就從其他方向入手了,比如,家人、徒弟、同門之類的鑒定題字,當做一種證明。這種做法就比較容易讓收藏家上鉤了。 打個比方,某知名藝術大家,過世后,其家人對于這個行業(yè)來說就成了香饃饃。會有無數(shù)的該類經(jīng)紀人找上門,拿一些高仿的作品,讓家人幫忙辨認,之后一起照個相,寫一句“該字跡乃家父真跡無疑”之類的話,簽個名,搞定,收紅包,基本上這些紅包單個都是過萬的市場價?;蛘哒乙恍┻^世大家的弟子,套路一樣,也就合個影,寫一句“該作品乃家?guī)熣孥E,神品”之類的,搞定,收紅包。 還有一類欺騙性更高的做法,就是直接手里拿著藝術家創(chuàng)作某一幅作品的視頻,這就讓很多不太懂行的收藏家非常容易入局了。 第三步,展覽 鑒定完成了,自然就是開始做大肆宣傳了。宣傳的最好渠道,自然就是展覽(包含線上線下展覽兩塊)。到處展覽,一來可以拿個紀錄,比如租一個名頭比較大的地方(某某藝術館、某某博物館等等)或者上一些比較權威的藝術品網(wǎng)站,二來增加曝光率,可以瞄準相對較為精準的買家群體。 第四步,上拍 前期的工作都做完了,消耗可是非常不小,消耗了這么大,當然就是要有大回報的,不然誰做這種事情哦。而想要高價值變現(xiàn),拍賣無疑就是最好的渠道了。 眾所周知,拍賣行是不需要承擔標的物瑕疵責任的,也就是說,完全看拍賣行的自律與自身品牌珍惜程度。在這樣的前提下,且不說拍品的真?zhèn)闻馁u行能否直觀地做出鑒定(畢竟拍賣行的專業(yè)并不是鑒定而是市場運營),就算是感覺藏品有一定的小疑問,但是由于傳承有序且又有相關的鑒定,很可能是能夠高價成交,那么,拍賣行正常來說,也不會拒絕這樣子的拍品上拍,畢竟,這也是有大利潤的嘛。 仿作書畫的市場需求 說到這個,相信大家都大概能猜到一些。 首先,當然就是滿足市場上日益增多的收藏家群體的“撿漏”需求咯。初入行的收藏家,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可以“撿漏”的,在這種心態(tài)支撐下做出的消費行為,當然就會給這個市場注入新的需求咯。 其次,由于在我國掌握力量的文人們普遍有藝術愛好,不管是從商還是從政,文人從古至今,大抵都是比較喜歡藝術品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就滋生了另一個大需求,就是送禮。所以就會有各種知假買假的朋友,轉(zhuǎn)手送給官員或者生意伙伴,這也是行業(yè)里屢見不鮮的事情。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市場需求,就是拍賣市場。可能有很多的朋友不太敢相信,那么高大上的地方,也拍仿品? 首先,筆者在上文已經(jīng)分析過,高仿的書畫,拍賣行也不一定就能百分百做到精準的辨認。其次,我們都知道,頂級書畫作品,增長的速度是很慢的,不管是多高產(chǎn)的畫家,想要畫一幅精品,也是不容易的,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因素面面俱到,一幅精品才隨著誕生的。而拍賣行,出于對買家群體的負責任的體現(xiàn),自然是希望能征集到一些重器的,而當下的市場環(huán)境,拍賣行數(shù)量眾多,每年春秋大拍都不能落下,試問,這個世界上,哪來那么多的書畫精品供這些拍賣行去征集哦? 這個時候,高仿之作就成了某些拍賣行不得不向往的一種渠道了。北京潘家園、琉璃廠,每年接到的頂級拍賣行的仿制訂單,可不在少數(shù)。 可以說,仿作書畫的市場需求,依舊是十分旺盛的,只是隨著行業(yè)的規(guī)模也在逐漸變大,才顯得好像很多“仿作”都賣不出去一樣而已。 關于仿作書畫的思考 提起仿制品,相信很多的收藏家都會深惡痛絕,然而說實話,在古玩藝術品行業(yè),就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這一行,是靠眼力吃飯的行業(yè),別人耗盡一生精力才學會的鑒定知識,這個時候就恰恰是發(fā)揮用武之地的時刻。另外,換位思考,人人都想撿漏,如果市場上壓根就沒有仿制品,那又何漏之有呢?對吧? 其實,我們現(xiàn)在知道的很多藝術大家,在藝術生命的前期,也是以臨摹前輩的作品為生的。藝術是沒有國界的,這并不可恥,當他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之后,又會成為別人臨摹的對象,這是道之所在,周而復始,生生不息,平常心對待即可。 然而,話說回來,這些高仿的作品,對藝術家本人,依舊是造成較為明顯的利益侵害的,更有甚者,藝術家還沒過世,就已經(jīng)開始大規(guī)模地對其作品進行仿制,這無疑是比較不好的行為。 不過,古玩藝術品行業(yè),自古到今,國內(nèi)國外皆是如此。因為藝術無價,所以,我們無法野蠻地將藝術品強行定價;同時,由于藝術無價,自然就有天價也有普通價,就會有差價,就會有撿漏;只要有漏可撿,就肯定會有人想撿,這是人性使然,永遠都無法改變;最后,撿漏的人有了,市場需求就起來了,仿制品就自然而然地出現(xiàn)了。行業(yè)本如此,她能存在幾千年至今,就有其內(nèi)在的道理所在,有真有假,恰恰才是這個行業(yè)的魅力所在,我們在看到行業(yè)的水深之后,更應該能看透表象,直面內(nèi)在魅力,找到前進的正能量,這才能讓我們在生生不息的文化行業(yè)里面,越走越遠。 |
|
|
來自: 昵稱Zpzg8fzu > 《最新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