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發(fā)。 ——《致張兆和情書》 沈從文為了追求張兆和給她寫了四年的情書,這是其中的一小段話,能從中感受到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意。這段青澀的戀情無比美好,可是在兩人婚后,他還是免不了愛上她人。
1910年,張兆和出生于安徽的一戶富裕家庭,父親家財萬貫,又重視教育,因此家中的四個女兒個個才貌出眾,知書達理,不管是誰都想娶回家。張兆和是他的三女兒,可愛活潑,單純善良,從小到大不乏追求她的人,就連沈從文也敗倒在了她的腳下。
1929年,沈從文受到了中國公學校長胡適的邀請任教,張兆和就在這所學校當中,沈從文出生貧寒,剛來到這里的時候非常害羞。上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他只要說一句話,學生就大笑不止,弄得他尷尬不已,他卻一抬頭看見了笑容最燦爛的張兆和,對其一見鐘情。
自從那一天之后,張兆和的笑容就印在了他的腦子里,揮之不去,他思索良久,終于下筆給她寫了第一封情書。張兆和心高氣傲,自然看不上他的,也沒有給予回應(yīng),但沈從文覺得,這也不算拒絕啊,就這樣,他給她寫了四年的情書,對她進行感情文字的轟炸。
直到1923年,張兆和大學畢業(yè)回了老家,沈從文追到了她的老家,并聽從朋友的建議買了一大堆西方文學的作品敲響了她家的門。張兆和大概早就知道他要來,提前逃跑了,最后還是她的二姐張允和接待了他,他聽聞張兆和不在后,在院里站了很久,失落的走了。
張兆和回來后,張允和將她教訓了一頓,并讓他把老師情到家里來,張兆和自知理虧只好照做,張允和便在其中撮合兩人,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張兆和發(fā)現(xiàn)沈從文好像也沒有那么討厭啊。1933年,兩人舉行了一場浪漫的婚禮。
兩人結(jié)婚后非常幸福,而沈從文的事業(yè)也迎來了輝煌,1934年,沈從文完成了《邊城》,這是他創(chuàng)造的高峰。1948年,沈從文的事業(yè)跌落谷底,而張兆和卻成為了《人民文學》的編輯,沈從文一時適應(yīng)不了,正在這時,他認識了文青子,文青子也是一名作家,但是她溫柔多才,兩人有聊不完的話題,沈從文漸漸和她走到了一起,陷入了熱戀之中。
沈從文的內(nèi)心是糾結(jié)的,他對不起妻子,可是又離不開文青子,于是向林徽因傾訴,得到了林徽因的指點后,他向妻子坦白一切。孤傲如張兆和,一氣之下帶著孩子走了,而沈從文則和文青子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感情,而和張兆和一直沒離婚。直到1988年,沈從文去世,享年86歲。
沈從文去世后,張兆和也放下了一切,幫出版社一起整理他的作品,2003年,張兆和躺在病床上,來看望他的人指著沈從文的照片說:“認識嗎?”,張兆和回答:“好像見過?!眱扇艘黄鹕盍?5年,恐怕比自己還要了解對方,然而卻沒能一直幸福下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