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本古書上,記載著唐朝詩人白居易寫詩的一個故事。白居易每寫完一首詩都要讀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讀完之后,問道:“您聽懂了嗎?”老婆婆回答說:“聽不懂?!?/p> 白居易就拿回去修改,修改好了,再拿去讀給老婆婆聽,讀完又問道:“您聽懂了嗎?”老婆婆說:“聽懂了。” 于是白居易就把這首詩抄下來,算是定稿。這個傳說是否真實可靠,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從查考,但是,讀讀白居易的詩歌就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詩歌,語言總是那樣樸實明白,通俗易懂。 很多同學對于作文,有一種和白居易相反的想法,他們認為:自己積累了很多的好詞好句,寫作文不能再像以前一那樣滿紙大白話了,要多用點詞,詞多,才能算是好作文! 于是就一味地追求所謂好詞,結(jié)果作文反而不如在以前寫得好了。下面的一段作文,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證:
讓人讀了這段文字是不是有點感到別扭?因為有這么5處需要仔細推敲:
所以,老師在這一段文章旁邊批道:“用詞不當,堆砌詞藻,要努力改正,”是完全正確的。我們不妨把這段文章改一改:
這樣一改,詞兒少了,而且盡是大白話,但讀起來自然、樸實、通暢。 隨著我們不斷的學習,知識面寬了;接觸的事物多,視野開擴了。認識水平隨之得到提高,思想感情隨之豐富起來。同時,由于讀的書多,掌握的詞語也顯著地增加,因此,就產(chǎn)生了一種用較多的詞兒表達思想感情的愿望,希望作文寫得生動一些,深刻一些。這是無可非議的,應該說,這是一種積極進取的表現(xiàn)。 但是,為了生動,就堆砌詞藻,而把作文清新樸實的優(yōu)點丟掉;為了深刻,就濫用生僻詞藻,而把作文通俗明白的長處舍棄。 寫作文,最要緊的是把思想感情表達得準確清楚。更是要提倡寫條理清楚、文字通順、文風樸實的文章。不顧準確性,一味地堆砌華麗的詞藻,生搬晦澀的詞語,甚至隨意亂造詞匯,這種詞語多的作文決不是好作文。 那么,作文是不是就不必講究遣詞造句了?不,寫文章要注意煉字煉句,要選擇表達效果最好的詞語,作文不僅要作到準確,還要力求鮮明、生動。 俄國文學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萬卡》,有一段萬卡在鞋鋪遭受老板、老板娘毒打的描寫:
這一段描寫是多么形象生動!“揪”、“拖”、“抽”,三個連續(xù)動作,形象地刻畫了老板的兇殘,“撈”、“戳”兩個動詞又把老板娘的狠毒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了。我們閉上眼睛就象看電影一樣,萬卡悲慘凄苦的情景浮現(xiàn)在眼前。契訶夫描述動作的幾個詞,并不華麗,也并不高深,都是極為平常的大白活,但是用得非常準確,也就顯得十分精彩。 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寓于平白樸實的語言之中,多讀一點古今中外的作家名著,你會發(fā)現(xiàn),語言大師都有這樣一個鮮明的特點: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不賣弄。 現(xiàn)在我們寫作文,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不能用大文學家的手筆來要求,但是,這個“自然去雕琢”的作文的“正宗”,卻是我們應當努力的方向。 在寫作文的時候,要認真地想一想:作文用的詞語,你是否都明白它們的意義;這些詞兒是否準確表達了你的思想;你的作文里有沒有別人看不懂的生僻晦澀的詞兒,有沒有自己生造的詞兒。要認識到,用詞是一個嚴肅的文風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1.用詞要準確,不要用不理解的詞。 2.語言要精煉,不要堆砌詞藻。 3.文風要樸實,不要亂用形容詞。 4.文章要通俗,不要用生僻的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