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三旗滿清皇帝親統(tǒng),正黃旗下轄九十二個整佐領又兩個半分佐領,兵馬約兩萬八千,人口十五萬人左右;鑲黃旗下轄八十四個整佐領又兩個半分佐領,兵馬約兩萬八千人左右,人口十三萬;正白旗下轄八十六個整佐領,兵馬兩萬六千左右,人口十三萬?!?/p> 一、努爾哈赤草創(chuàng)旗制 如今的清宮劇比較多,里面經(jīng)常說起“八旗子弟”,但到底什么是“八旗”,很多人根本就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泛泛地隨口說說,覺得“八旗子弟”是一個顯赫的稱呼。 溯源八旗,是來源于金代女真人(女真人是滿族人的先祖)的“猛安謀克”制度,是一種集社會組織與軍事體制于一體的狩獵組織,“三百戶為謀克,十謀克為猛安”,簡單點說也就是便于統(tǒng)一領導,共同生活,從事生產(chǎn)與參加戰(zhàn)斗。 明王朝中期,生活在東北的女真人共分為三大版塊也就是海西女真、東海女真和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 可以說努爾哈赤家族在女真人中并不是十分顯赫,其父祖也是游走在大明王朝與建州女真首領之間,充當著雙重間諜的身份。 努爾哈赤借父祖被殺,以所謂的“十三副遺甲”起兵,可以說是得到他的原配夫人佟氏(佟佳氏)家族的鼎力支持,剛一開始,努爾哈赤的勢力比較薄弱,僅有“一旗”之部眾,也就是明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時,努爾哈赤把自己的軍隊以黑旗為幟,稱之為“黑旗軍”,這也是他起家的班底。 隨著與周邊女真各部征戰(zhàn),羽毛豐滿了起來,人丁增加,勢力擴大,就又擴充實力,增加了紅旗軍,將原來的黑旗軍交給自己的弟弟舒爾哈齊統(tǒng)領,自己統(tǒng)帥剛組建的紅旗軍,擁有了“兩旗”部眾,具備了一定實力,在女真各部中是比較強大的。 到了明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601年)前后,部眾進一步擴大,兩旗已經(jīng)不夠領導。 女真人打仗以族幟為號令,發(fā)現(xiàn)這黑旗在夜間不便于區(qū)分,就重新整合,設立了藍(原來的黑旗)、黃、白、紅四旗,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各級首領。 二、努爾哈赤組建八旗 轉(zhuǎn)眼間,努爾哈赤經(jīng)過征戰(zhàn),把自己的主要對手海西女真,也就是扈倫四部的哈達女真、葉赫女真、輝發(fā)女真、烏拉女真征服,皆歸麾下,便于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又增設了鑲黃、鑲白、鑲藍、鑲紅四旗,加上原有的正黃、正白、正藍、正紅,滿洲八旗制度正式誕生了,并以八旗制度為根本,原則上每旗定制轄二十五個牛錄,但實際情況卻有所不同。 萬歷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依托八旗制度建立“大金”政權(quán),史稱后金。 這旗是以牛錄為基礎單位,也就是女真人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