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鐵哥 車為什么賣不動了?總結(jié)下來就是“便宜的沒面子,太貴的沒必要;小城市不需要,大城市沒必要”,怎么理解,咱們一個一個來。 便宜的沒面子,太貴的沒必要,快消費才是主導 當年買一輛桑塔納可以引起鄰里街坊的爭相膜拜,為什么?因為它存有新鮮感。但如今呢?20萬的帕薩特太過稀松平常;50萬的奔馳E也早已審美疲勞?,F(xiàn)在買車既不會引起七大姑八大姨的集體轟動,也不會在你的臉上添多少光彩。所以“面子消費”在車上愈發(fā)行不通。 可以說,買輛便宜的車你就是茫茫車海中的路人甲,貴一點的呢?依然是路人甲……面子,只是朋友見面幾句虛假的恭維和你的心理作用罷了。 那錢去哪里了?當然是投資給了快消費市場,比如手機、球鞋、包包、硬件裝備等你可以一年一換,甚至一周一換。這些東西,有談資、能帶給你新鮮感,能彰顯你的個性,展現(xiàn)你的品位。跟這些相比,車就是一工具,能帶給你的附加值少之又少。 小城市不需要,大城市沒必要,公交出行最合適 每年最苦逼的就是過年開車回家,從A-B一直在堵。說實話,小縣城的人買車真不是個硬性需求。本來活動范圍也就5-6公里,一臺平衡車、電瓶車甚至步行都比開車愜意。 更何況小縣城道路狹窄,本身就容不下太多的車輛,如果家家戶戶跟風買車,那么接送小孩和節(jié)假日期間就是災(zāi)難般的場景,相信不少人都會感同身受。 而大城市更不用說了,以上海為例,公共交通那么發(fā)達,地鐵、公交遠比你開車方便得多。況且上海開車成本太高,別羨慕那些出入徐家匯高端寫字樓的人,一個月2000的停車費可不是鬧著玩的。 寫在最后:當車的新鮮感在降低,消費者趨于理性,車的需求量下降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兒了。今后車子、房子或許已經(jīng)不再是非買不可的剛需。年輕人可以租車,租房來減少負擔,省下的錢投入到快消和娛樂中,豈不是極好的? |
|
|
來自: 漫步之心情 > 《二手車★混動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