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拳有練心、練氣、練身三結(jié)合的特點。《十三勢行功心解》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所說的心,并不是血肉之心,而是大腦皮層的思想,拳家所講的以意領(lǐng)氣。心和意有分別,通俗所說的心動意動,證明心和意二者有密切關(guān)系。心號令,意貫徹。 以心行氣的氣,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形的呼吸氣,一種是無形的元氣,這兩種氣互相關(guān)聯(lián)。練習太極拳,須重視練氣。練氣以呼吸氣為主,居首要地位。常人每分鐘約呼吸16次。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它的呼吸吐納量,稱為肺活量?!愠赡耆朔位盍考s為3000毫升-4000毫升,體弱或肺部有疾病的人,肺活量較小。 練太極拳要保持與平時的呼吸一樣,呼吸的次數(shù)和肺活量不要增加或減少,順其自然。如果在練拳當中或結(jié)束之后,發(fā)生氣急現(xiàn)象,或感到肺部氣悶,就說明練拳動作過急,用力過猛,或呼吸屏住,應注意改進。 練太極拳下工夫到一定程度,由于呼吸平穩(wěn)和功架正確,可使橫隔膜下降,變成腹部呼吸。這時呼吸由每分鐘16次,縮短為10次,或更少一些;而肺活量增大,可能達到4000毫升以上,形成深呼吸。這是練太極拳的自然發(fā)展,不是意做成的。 元氣是人身的元陽之氣,是“以心行氣”的氣。人的元氣充足,則精神飽滿,聲音洪亮,體格強健,年老不衰。元氣消散,則精神不振,聲音暗啞,體格衰弱,未老先衰。元氣耗盡,人即危矣。 中醫(yī)所謂調(diào)和氣血,這個氣就是元氣。血為人身之寶,元氣比血更為寶貴。血少可用藥補,以至輸血;元氣衰了,藥補比較困難。太極拳雖說是練身體,但它練的“動中求靜,靜中養(yǎng)心,以意行氣”,這種三結(jié)合練法,實質(zhì)上練的是元氣,學習者不可不察。 拳架的動作,有的比較長,有的比較短。一個長動作,可能配合一次或兩次呼吸;一個短動作,可能配合一次呼吸,也可能一個半動作,配合一次呼吸?!妒齽菪泄π慕狻飞现v的“能呼吸然后能靈活”,能呼吸就是能保持平穩(wěn)的呼吸,能靈活是練拳的功架有靈活性配合呼吸。能達到這一點,元氣自然沉到丹田。中藥煉到極精稱作“丹”,糧食生長所在地稱作“田”。丹田是練氣生長的場所。 丹田有三:在兩眉間者為上丹田,在心下者為中丹田,在臍下者為下丹田。丹田穴是下丹田的中心,呼吸的氣由頭部的鼻,通過肺下達到腹,成深呼吸,這就是氣宜鼓蕩。通過氣的鼓蕩,促進元氣活動。 氣的活動路線,由丹田穴出發(fā),順背部上升,即是練氣功所講的“督脈”, 達到頭部順面部而下,也是練氣功所講的“任脈”,達到腹部回到丹田。同時,氣自臂的內(nèi)部到達指尖,然后由手指背回到丹田。氣也下行到足趾,然后回到丹田,循環(huán)不息,達到“氣遍周身不少滯”。 馬海龍老師簽名留念 元氣通過太極拳的鍛煉,達到成熟,不但自身有明顯感覺,而且還能夠放射到身體外面。這種元氣的作用和存在,現(xiàn)在已有科學儀器測驗證明:不練功的人,儀 器無反應;練功的人,功夫的深淺,儀器反應有大小區(qū)別。這證明練太極拳所得到的元氣,經(jīng)受得起科學檢驗,并說明元氣在人體中可以經(jīng)過鍛煉而取得增強和發(fā)展,改善人們身體的健康。 勿使前輩之遺珍失于我手 勿使國術(shù)之精神止于我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