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時報訊(記者/楊漢坤 通訊員/梁絮雪、呂慧敏)佛山群眾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又添新途徑。6月6日上午,佛山市、區(qū)兩級訴前和解平臺正式揭牌成立。平臺整合法院、有關行政部門和社會力量等調解職能,對法院調解前置分流的民商事案件進行集中訴前調解,為群眾在訴訟前提供高效、便捷、和諧的矛盾糾紛化解服務。
佛山市訴前和解平臺在佛山中院揭牌 廣東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相關領導,佛山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區(qū)邦敏,佛山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鄧建偉,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趙菊花,佛山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黃黎明以及市司法局、市信訪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等主要領導出席揭牌儀式。 據了解,訴前和解平臺是我市正在打造的群眾訴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群眾訴求服務體系,是我市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工作要求和省委“1+1+9”工作部署的一項重大改革創(chuàng)新,也是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和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我市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的重要舉措,對于高效化解群眾矛盾糾紛、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推動我市社會治理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市群眾訴求服務體系由群眾訴求服務總平臺加上信訪訴求服務平臺、訴前和解平臺、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組成,形成“一總三分”的群眾訴求服務格局。訴前和解平臺實行雙重管理,日常運作和人員管理由市法院負責,業(yè)務運作同時接受總平臺管理。該平臺以“公正、高效、便民、和諧”為工作理念,整合法院、有關行政部門、社會力量等調解職能,對法院調解前置分流的民商事案件進行集中訴前調解,為群眾在訴訟前提供高效、便捷、和諧的矛盾糾紛化解服務。
和解室內的在線和解室里,調解員通過在線平臺正在調解一宗勞動爭議糾紛案件 據了解,市訴前和解平臺開展訴前調解工作的調解員由專職調解員、相關調解機構選派的行業(yè)調解員、從退休法律工作者等中吸納的特邀調解員三支隊伍組成,法律專業(yè)素養(yǎng)較高、糾紛處理經驗豐富。和解中心有10名調解員,其中3名專職調解員,司法局派駐3名人民調解員,工會派駐2名調解員,返聘2名退休法官民調解員,工會派駐2名調解員,返聘2名退休法官。 據悉,訴前和解平臺對市法院調解前置分流的21類民商事案件進行訴前調解,包括勞動爭議、機動車交通事故、借款合同、保險合同、物業(yè)服務合同糾紛等。該平臺還與市法院對接,進一步暢通調裁銜接機制,并通過建設 佛山市群眾訴求服務信息平臺、推廣遠程調解等信息化手段,切實為市民群眾減少訴累。
和解區(qū)目前有金融消費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室、涉僑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室、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 “訴前和解平臺訴前調解相較其他解紛方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促共贏等優(yōu)勢。”佛山中院立案庭庭長楊帆介紹,訴前調解期限一般不超過30天,且不收取任何調解費用。經該平臺調解成功的案件,當事人可申請市法院速裁團隊快速出具司法確認文書或調解文書,并按標準予以減免訴訟費,調解不成的案件則由速裁團隊優(yōu)先審理。訴前調解可充分保護當事人個人信息,更有利于當事人關系修復。 佛山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市委政法委將全力支持指導市訴前和解平臺加大深化訴前調解前置、調解員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等改革探索,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更好地滿足市民群眾的多元解紛需求。同時,我市將繼續(xù)加大群眾訴求服務體系的建設力度,加快推進信訪訴求服務平臺和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盡快建成運行,為推動佛山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佛山樣本、佛山力量。 活動當天,佛山市各區(qū)訴前和解平臺一并揭牌運行。 |
|
|
來自: KyunraWang > 《O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