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講:元、明時期瓷器上的龍紋(上)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77054805_0_3.html      作者:李衛(wèi)東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幾千年來廣泛扎根于所有中國人的心中,形成了具有強大凝聚力的龍文化,幾乎在各個領(lǐng)域都得到體現(xiàn),并留下了許多精品文物。瓷器上的龍紋在每朝每代都有各自的特征,今天我就來講一講元代和明代時期龍紋的特征。    元代瓷器紋飾是實筆點畫,注重寫實,龍紋的寫實會體現(xiàn)在注重龍頭、龍身、龍爪和龍鱗上,包括龍的肘部這些方面都繪畫得非常寫實。爪畫的非常犀利,龍的眼睛畫得非常兇惡,張著嘴,吐著舌,脖頸非常細長,所以,我們稱元代的龍為蛇頸龍。肘畫得細長而彎曲,龍爪上面那個指甲像一把鐮刀一樣,要是被它抓一下立馬有被撕裂的感覺。元代龍紋總的特點是:小頭、細頸(蛇頸)、肥身、蛇尾。身上的鱗片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大多數(shù)鱗片呈魚鱗狀非常規(guī)整整齊,每片與每片之間都有一種淡淡的過渡層,好像留得那個空白,不像康熙或者雍正那時是故意留出一個勾線露白,再把龍鱗渲染一下。元代龍鱗留白是很自然的銜接,露出了一種淡白色,一層一層鋪過去,非常規(guī)整。第二種是少量的龍鱗是畫成網(wǎng)格狀的。龍的背鰭排列非常整齊有序,是呈一個大三角形加一個小三角形的單元等距排列的。元代龍紋給人的整體感覺是有一種非常的兇猛氣勢。龍畫的比較長,比較大,顯得飄逸。三爪的比較多,也有四爪、五爪的,五爪的到了元末和明初就比較多見了,這是一個過渡期,因為瓷器的變化都肯定會具一定的延展性。                       
 
  元    至正龍紋象耳瓶
 
  
                                                                                                                                               元代        藍釉白龍紋盤                                            元代    青花海水龍文八方梅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