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圣”杜甫,“酒圣”杜康,“醫(yī)圣”張仲景。圣人的名號可不是誰說當就當?shù)摹?br> 張仲景生于東漢末年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從小接觸到許多古書典籍。在家庭氛圍的培養(yǎng)下張仲景也篤實好學,博覽群書。 當時的張仲景就對醫(y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以扁鵲為偶像,希望像他一樣,妙手回春,心系天下。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是一個時局動蕩的年代。社會動亂,朝廷政權不穩(wěn)。 不僅如此,還發(fā)生了大面積的疫病。形勢所迫,再加上張仲景從小就有學習醫(yī)術的想法。于是在他十歲左右便拜張伯祖為師,學習醫(yī)術。 有了名師的指導,張仲景學習更加刻苦,并不斷為鄉(xiāng)間病人診斷病情,對癥下藥。在經過許許多多這樣的實戰(zhàn)鍛煉后,他的醫(yī)術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很快名揚天下。 此后,張仲景不僅致力于醫(yī)學實踐上的練習,還研習了多部醫(yī)學著作。隨后又著成了著名的《傷寒雜病論》。 寒食散,又名五石散,是由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藥搭配而成。 起初,張仲景是為治療傷寒病人而創(chuàng),服用后身體燥熱,當時張仲景認為此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療有傷寒的病人。 殊不知原本是治療傷寒病的中藥,且有很大毒性,后來卻演變成文人騷客追求風流難以戒除的“毒品”。 這股服用五石散的熱潮是魏晉著名玄學家何晏掀起的。何晏,魏晉數(shù)一數(shù)二的美男子,風度翩翩,容貌俊美,有“傅粉何郎”之稱。 當時何晏是寒食散的忠實擁躉,曾對外說“服食五石散(寒食散),不只能治病,也覺得精神很清爽。” 魏晉時期由于朝代更替頻繁,社會包容性較高,思想文明開放。一些文人名士見推銷寒食散的何晏面龐白皙,英姿俊美,風流倜儻,于是紛紛開始服用寒食散,一時竟成風氣。 或許這些為人欣賞的魏晉風度,和寒食散多多少少有點關系。長衣飄飄,衣帶寬松是因為服用寒食散感到燥熱,因而選擇寬松衣物來散熱。 長期服用寒食散導致身形消瘦,自然更顯飄逸。 但寒食散的對魏晉風度形成作用也只是些微的,畢竟在思想開放的魏晉時期,才華橫溢的名士層出不窮,自然而然形成飄逸豪爽的風氣。 隨著越來越多的文人服用寒食散,它的危害逐漸放大。 先后有何晏、裴秀、晉衰帝司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等人因長期服用寒食散導致最后不治而死。 著名學者皇甫謐也因服寒濕散而成殘疾,在此之后,實際上有許許多多的文人仍趨之若鶩,長期服用寒食散。 從魏晉到唐朝,縱使有許多人因服食含寒食散而喪命,這種服用寒食散的風氣一直不改。 其實張仲景擬定寒食散藥方的初衷是為了救治傷寒病人。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技術條件下,沒有能力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細究這副藥,除了治傷寒是否還有其他危害。所以對于張仲景研發(fā)寒食散藥方我們不應指責。 且當時對按藥方抓藥的限制并不是十分強硬,何晏等人要想用寒食散另作他用很容易。 所以說對于寒食散毒死許多人這個事實并不能歸咎于張仲景。 服用寒食散的這些風流人士,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是風流成性。于是有些人便拿寒食散用在這個方面,比如美男子何晏。 可是后來他們太過放縱,無所節(jié)制,以至于深陷寒食散中無法自拔,最終還落下了慘痛的下場。 其實“張仲景一劑寒食散毒死無數(shù)人”這一說法就非常不妥,后來的許多名士因服用寒食散而死,可以說是自身認知不足加上沒有節(jié)制導致的??刹皇菑堉倬坝幸庖岸尽彼麄兊?/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