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閏土是魯迅筆下生長在人吃人的封建社會里被吃得連骨頭都不剩的犧牲品,在封建思想層層滲透與侵蝕下,那個天真爛漫的少年已經(jīng)被扼殺,只剩下那個每日為掙一口飯而滿臉滄桑的封建地道農(nóng)民。 閏土與先生能有緣成為至交還需要歸功于閏土的父親,那是個手藝靈巧的農(nóng)民,除了平日里干著下地種田之外,為了能積攢多幾個錢子兒,還會時常用竹材編制一些東西。 農(nóng)忙時早出晚歸,農(nóng)閑時便進城攬工。 一次偶然的機會被推薦到周家做工,章福慶為人像老牛一樣勤勤懇懇,由于手藝精湛為人又忠厚老實,得到了周家人的賞識,便在周家獲得了一份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 章慶福是個老實的農(nóng)民,在周家盡心盡力,踏踏實實做事,不驕不躁,深得周家人的好感,與周家人漸漸熟悉了起來。 章慶福每次去周家?guī)兔?,總是將家里平日里種的瓜果或者其他鄉(xiāng)下?lián)碛械臇|西給周家人帶去,這是每一個農(nóng)民都會擁有的天性。 周家人也是世世代代的好人家,不僅雇傭了章慶福還雇傭了阿長。 我們都知道先生筆下《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故事,那個樸素又可愛的女人,曾那么疼愛先生,為了一本《山海經(jīng)》到處尋找,可見她有多喜歡魯迅先生。 但很少有人知道就是這個被先生稱為長媽媽的女人其實是閏土的媽媽,章慶福的妻子。先生筆下的這個女人善良、勤懇又有點傻得可愛,滿肚子的迷信思想,個子高大,干勁十足,是封建社會里典型的勞動婦女。 阿長是先生的乳娘,依稀記得她每次見到魯迅母親時的那個場景:“哈哈,老太太,我又來啦!”魯迅母親的回答也常常是那句話:“你老是這樣開心!”那樣活潑開朗,笑臉總是能在阿長身上看得到。 阿長之后雖不在周家工作了,但卻經(jīng)常去周家串門,與魯迅母親嘮嗑,也時常帶點農(nóng)村季節(jié)里的瓜果去給魯迅,和周家人的關系非常好,與先生的母親更像是兩姐妹。 先生與閏土年齡相仿,只在阿長與章慶福的口中聽過閏土卻從未見過。1893年,魯迅祖母逝世,周家忙得一團糟。 征得周家人的同意后,章慶福便帶著閏土來幫忙,這便有了他們的第一次見面。我想當先生聽到閏土要來時,內心肯定激動無比,內心曾一次次渴望見到這個長媽媽的兒子現(xiàn)在終于要見到了。 孩時總是天真爛漫,并不懂什么封建禮儀。先生與閏土見面后,閏土已經(jīng)忘了自己應該稱他為少爺?shù)亩?,而先生也沒有等級觀念便和閏土兄弟相稱,因閏土比自己大兩歲,便稱他為運水哥(閏土原型叫章運水)。 閏土與先生之間有很多的話題,一個來自農(nóng)村,一個生活在城里。 閏土會給先生描述自己在冬雪之時在籮筐里放米誘惑鳥兒,然后繩子一拉便將鳥罩在籠子里的趣事,夏日里又到柔軟的沙灘上玩耍撿貝殼,那么多趣事,那么多新穎的玩法使得魯迅先生十分向往。 所以在《故鄉(xiāng)》中寫了這樣一句話:“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這些事,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閏土進城,因常年在鄉(xiāng)下,見不到城里的好東西,看啥啥新鮮,先生便帶閏土到處玩耍,到處逛。 兩個小孩子之間是非常容易滿足的,只要他們能夠一起看一些有趣好玩的東西,便會在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但先生與閏土始終是兩個世界的人,先生需要上私塾,但閏土卻只能在家里幫父母干農(nóng)活。童年的時光總是美好的,但卻短暫。 先生青年時期便離鄉(xiāng)出國留學,但閏土卻依舊要去攬工,到也和自己的父親一樣,經(jīng)常到周家?guī)兔Α?/p> 1919年,魯迅先生回到了家長紹興,但此次來卻是要搬家,搬離這個曾經(jīng)留下他和閏土同年足跡的地方。 魯迅先生的家人將他到家的日期告訴了閏土,那期間閏土帶著一個兒子宏生進城幫周家人幫忙搬家之事,也順便來看看自己的好朋友。 也許那時的閏土也不知道魯迅先生會有多大的變化,畢竟自己已經(jīng)是幾個孩子的父親。 在先生《故鄉(xiāng)》里說那是一天中午,天氣寒冷,閏土是帶著水生進了城。 說起閏土,腦海里便浮現(xiàn)出皎潔月光下,那個農(nóng)村少年手捏一柄鋼叉狠狠地向那猹刺去的畫面,那時的他單純機智,月光撒在西瓜地里,格外皎潔,此刻先生的腦海里肯定也是這樣的閏土吧。 但先生見到閏土時卻大吃一驚,依舊是那個少年,身材高出當年的他很多,但灰黃臉上的皺紋卻如干裂了的土地一樣深,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這是在海邊干活經(jīng)常被海風吹造成的。 先生的文章里是這樣描述的: 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 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blockquot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