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千千里馬原創(chuàng)-蘭亭序】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宋代米芾提出來的。 米芾提出“天下第一行書”這個概念,與宋代是尚意書風是有直接關系的。 我們知道,唐代以后,主要流行楷書、行書和草書。 其中,行書是最為日?;臅?。米芾自己,也是以行書著稱的書法家,所以,他推崇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品《蘭亭序》,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事實上,米芾發(fā)表的書法言論真不少,比如,他對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都不欣賞,還說,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都是俗書。 為什么米芾批評顏真卿、柳公權的意見沒人搭理,而贊揚王羲之《蘭亭序》的話,卻成為書法經(jīng)典之論了?
有的說是唐太宗的夸獎,有的說是書法太美了,也有的說是書法文章雙絕,這些說法都有道理。 我就從中國書法發(fā)展史的意義上說說《蘭亭序》為什么是“天下第一行書”。 我的看法是一個字:超。 王羲之的書法超越了歷史,超越了自我,創(chuàng)造了書法史上的書法完美奇跡。 王羲之時代的書法,總體上看還是一個隸書時代。
中國第一個具有楷書意義的書法作品,是三國東吳時期的《葛祚碑》。
鐘繇就是一位學習、研究楷書的書法家。 同時,行書和草書也在發(fā)展。為什么會有行書和草書?因為用文字寫文章,需要文思與寫字盡量保持同步的速度。 隸書也好,楷書也好,肯定沒有行書和草書更適合寫文章了。
漢末三國魏晉時代,喜歡學習書法,而且喜歡行書和草書,已經(jīng)是一種風流韻事了。 但是,這一時期的書法,比較“亂”,就是個性太強了,沒有比較統(tǒng)一和大家都適合的書法。 王羲之是一個書法狂熱徒,對書法的愛好,達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 而且,他學習書法的趣味性很高,不斷探索書法的真諦和妙趣。 比如說,他少年時代學習姑媽衛(wèi)夫人的書法,后來卻認為學習衛(wèi)夫人的書法,等于白白浪費寶貴時間,于是他學習了張芝的草書,才認為找到了書法的真諦。 王羲之在魏晉時代,學習了幾乎所有的書法字體和大家的作品。這就為他的書法,具有豐富的筆法美學奠定了雄厚的美學基礎。再加上他追求個性的解脫,又有不拘一格的才情。 所以,王羲之的書法是非常豐富自然的。 可以這樣說,王羲之窮盡了魏晉時代所有書法藝術的精華,創(chuàng)造了自然、流暢、雄健的書法風格和新的書法體制。 王羲之時代,隸書也在變化,企圖突破隸書的束縛。 但是,只有王羲之系統(tǒng)改造了隸書、行書和草書,把書法的用筆之美,發(fā)揮到了極致,已經(jīng)引領了書法的潮流。 但是,王羲之時代仍然是在隸書時代,他個人沒有辦法改變現(xiàn)狀的隸書時代。 隨著時間的推移,漢字也經(jīng)歷了隸書與魏碑并列的南北朝,但是越來越與王羲之的書法不謀而合,這就是楷書、行書和草書。 這時才發(fā)現(xiàn)王羲之已經(jīng)做的非常完美了。 這就是王羲之書法,為什么會流行的原因。 后代在尋找這個源頭時,發(fā)現(xiàn)王羲之就是這個源頭的發(fā)源地。 《蘭亭序》是行書這個體系最早最好的一個書法作品。 所以,《蘭亭序》成為“天下第一行書”是當之無愧的。 那么,從王羲之時代到宋代,也有很多行書?。坷缋铉?、顏真卿、楊凝式包括米芾的老師蘇東坡,都是行書大師,為什么不是后者而是王羲之呢? 這是因為,追本溯源,這些大師的書法體制,都來源于王羲之的《蘭亭序》。 除了來源,《蘭亭序》的美學樣板,是屬于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的書法。 假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再瘦一些或者肥一些,可能《蘭亭序》的樣板示范作用,也沒有那樣大。 《蘭亭序》恰恰是不肥也不瘦,不激也不厲,有一種堂皇正大的氣象。 如果你學習《蘭亭序》,可以更肥,也可以更瘦,都會變幻出新的書法來。 這就是書法《蘭亭序》的超前性。 他不但超越歷史,創(chuàng)造了唐代書法的潮流,也超越了偏于一端的美學孤寂。 所以,王羲之《蘭亭序》的書法美學,也是最受書法學者喜愛的書法。 學習《蘭亭序》只要不是生搬硬套,都可以寫出自己的特色。米芾的行書,來源于《蘭亭序》,同時又與《蘭亭序》風格迥異。 歷史上的所謂書法魏晉美學,實際上就是《蘭亭序》的美學。 因為,唐代以后的書法,行書的使用率最頻繁的書法,也是最大眾化的書法。 但是,像《蘭亭序》這樣大眾而高邁的書法,卻是唯一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