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既是中藥,又是常用的佐料,很多自己熬過中藥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處方里有生姜,醫(yī)生常常讓患者自己準備;如果處方里用的是干姜,則在藥房里面拿。 很顯然干姜和生姜是有區(qū)別的,是不是生姜陰干了就是干姜?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它們的區(qū)別究竟有哪些? 一、種植方面 干姜和生姜來源于同一個植物、同一個入藥的部位,都是它的根莖。但不完全是生姜曬干了就是干姜。從南北朝的陶弘景開始,就認為生姜曬干了不是干姜,這個也是很多人包括很多中醫(yī)多年沒搞清楚的一個問題。什么原因呢? 干姜和生姜在種植方面有明顯地差異。 生姜在栽培的過程當中,需要不斷地要培土,要把它掩埋住,因為生姜屬于莖。植物的莖,有趨光性,它要見陽光。不斷地培土它就使勁地長,越培土它就越長,所以我們到了秋夏天,看見很多子姜非常鮮嫩,有的根莖非常的長,里面的纖維很少,很嫩、很脆,那就作生姜用比較好。 而干姜呢?在栽培的過程當中,不培土,直接把根莖暴露在土表,它已經見光了,它就不再拼命地長,它就使內在的成分不斷地積累。 所以,生姜因為長得很快,內在的一些成分積累的不夠,曬干了以后,非常輕,看起來皺巴巴的,不能作干姜用。干姜因為它內在的成分很豐滿,曬干了以后,基本上不怎么皺縮,體積也不怎么減少,質地非常沉重,主要就是它的栽培的方法、田間管理的方法不一樣。 現(xiàn)代研究生姜和干姜的化學成分不完全相同,尤其是有的相同成分,它們的比例有差異。這就說明,中藥里面生姜和干姜作為兩味不同的藥使用,并不僅僅是有水分沒有水分這么簡單,而是化學成分有明顯地差異,功效也有明顯地差異。 二、功效方面 作為醫(yī)生,功用差別懸殊,不可不詳加推敲。否則,不但影響療效,更有損于病人。現(xiàn)憑個人所知,將諸姜之性味、功用區(qū)分如下: (1)生姜:辛,微溫,無毒,散而不守。能止嘔吐,祛痰下氣,開胃止痛,為嘔家圣藥,并有發(fā)散風寒,防治感冒之功效。各地所產之姜皆可通用。 (2)姜汁:善解諸藥(半夏、厚樸等)及菌、蕈、禽獸之毒。 (3)干姜:辛熱,無毒,守而不散,以四川出產者為佳。治肺寒咳嗽,脾虛脹滿,腹痛等。對冷痢諸證亦有佳效。又,干姜能引血藥入血分,氣藥入氣分,又能去惡養(yǎng)新,有陽生陰長之意,故血虛者用之。而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陰無陽者,亦宜用之。 (4)姜皮:辛涼,無毒。為五皮飲中主藥之一。河南出產之水姜,干后可當生姜皮用。姜皮治浮腫、腹脹、痞滿,善行水氣,有利水消腫之功效。 (中醫(yī)科 劉毅) 現(xiàn)在,你弄清楚 生姜和干姜的區(qū)別了嗎?
關注“湖北省隨州市中心醫(yī)院” 總策劃:張振建 陳紹斌 審核:黃宏耀 主編:熊仕偉 徐敏 聽說點了“好看”的人,會越來越好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