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節(jié)奏快,不少家長忙于工作、應酬,在家陪孩子吃飯的次數(shù)慢慢減少。研究發(fā)現(xiàn),每周至少與家人共進晚餐3次的孩子,能更好地體驗和享受家庭共餐的好處。 在現(xiàn)如今的中國餐桌上,少了許多中國傳統(tǒng)的禮儀,比如尊敬長者的孝道、謙讓有度等等。 多了像仆人一樣照顧孩子的老人,盛好飯,夾好孩子愛吃的菜,端到孩子面前;還多了像“老師+服務員”的父母,時而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時而對孩子非打即罵的教育,逼著孩子吃完飯。 試問,有幾個孩子喜歡這樣的就餐環(huán)境?更多的是不耐煩、抵觸和苦惱,更別提對父母的感恩。 禮儀是給人提供愉快的體驗、替別人著想的一種習慣,良好的用餐習慣,周圍的人會覺得你是個很有品位、替別人著想的人。 中國傳統(tǒng)的餐桌禮儀不能廢。 中國傳統(tǒng)的飯桌文化是:禮、孝、德、讓、教,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禮節(jié)、儀式和個人的禮貌要求,形成了許多約束家人的規(guī)矩,尤其對孩子們的約束更加嚴格,要求孩子們要做到懂規(guī)矩、講禮貌、有教養(yǎng)。
這些傳統(tǒng)的餐桌禮儀能讓孩子們學會尊重人,知書達理。 餐桌上的家教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參與做飯 孩子好奇心強,喜歡在廚房跟著家長身后轉來轉去,這既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食物,又有益于訓練獨立生活技能。家長可讓孩子參與食物制作,增加親子互動時間。 2、偶爾叫外賣或外出就餐 在家吃飯是最經(jīng)濟實惠、健康的選擇。有時父母都很忙,偶爾叫外賣或者下館子,也會給親子雙方帶來輕松愉快的感覺。 3、放下手機和電腦 全家人一起吃飯目的是增強親子關系,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如果盯著手機或電腦,會大大降低在座其他人的興致。家長要先杜絕此類行為,放下手邊的工作,給孩子樹立榜樣,主動交流。 4、播放背景音樂 家人一起吃飯時放點輕松愉快的音樂,有助增添融洽和諧的氛圍。 5、懂得珍惜和感恩 家庭用餐過程中,家長可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更加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讓孩子珍惜糧食,懂得感恩。 6、學點禮貌和規(guī)矩 餐桌禮儀與一個人從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所以,家長和孩子一起吃飯時,可讓其多了解一些餐桌規(guī)矩和禁忌,培養(yǎng)長期的良好習慣,讓孩子將來在社交上贏得印象分,變得更自信。 7、試試“10—50—1原則” 如何高效利用家庭用餐時間?美國暢銷書《幸福家庭的秘密》作者布魯斯·費勒分享了“10—50—1原則”。大部分家庭用餐談話的焦點往往集中在“這菜是否太辣”等食物質量問題上。建議以10分鐘高質量對話為目標,把50%的談話時間交給孩子,每頓飯教孩子1個新詞匯。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和家人一起吃飯的孩子,詞匯量更大。 8、聊聊家族故事 美國埃默里大學心理學教授馬歇爾·杜克完成的新研究發(fā)現(xiàn),了解家族史的孩子比不了解者自控力、自尊心更強,與家人更親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