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五十九章中,提出了以“嗇”為主的養(yǎng)生方法,所謂“治人事天莫若嗇”,并認為“嗇”是“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這里“嗇”的概念,其實并非現(xiàn)在人講的“吝嗇”,其內涵應該是愛惜、積蓄、節(jié)約。 老子善于將治國之道與養(yǎng)生之道融為一體,治理國家要多藏儉用,養(yǎng)生亦應“培蓄能量,厚藏根基,充實生命力”。 養(yǎng)生以嗇,就是節(jié)約生命能量,養(yǎng)護自己的生命根基,使其厚實充沛,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中醫(yī)源于道家,老子“養(yǎng)生以嗇”的觀念和《黃帝內經(jīng)》“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說法可謂不謀而合。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在物質生活日益充實的今天,如果我們不懂得愛惜與節(jié)約,一味地隨波逐流透支自己,就會打破機體陰陽平衡之道,讓身體的天平,滑向疾病的一端。 01飲食節(jié)約 《上海中醫(yī)藥報》曾刊登了一篇《一女子連吃5小時撐死了》的報道。講一女子,因暴飲暴食、吃得太多而住院。 醫(yī)生在給她做緊急手術時,發(fā)現(xiàn)她的胃比正常人大20多倍,從她胃中取出的食物殘渣足有兩臉盆??上У氖?,醫(yī)生雖全力搶救了2小時,病人還是不治身亡。 最后醫(yī)生的結論是,病人死于急性胃擴張。這雖然是極個別的案例,但也足以說明暴飲暴食的危險、危害之大。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xiàn)在的食物已經(jīng)空前豐富了,但是人們仍然被“飽食文化“所影響,誤以為吃得多就好,能吃就能干。 甚至有不少人追求“享口?!?,喜歡吃大餐,喜歡食山珍海味、生猛海鮮,且“食不厭精”,酒肉迭進,日甚一日。 殊不知,日積月累的暴飲暴食加上過量食品添加劑的攝入,讓現(xiàn)在很多人都換上了“文明病”,諸如西醫(yī)講的脂肪肝、高血脂、高黏血癥等,都與這樣的不良生活習慣有一定的關系。 中醫(yī)《黃帝內經(jīng)》中早已有“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的論述。認為生命就是生物形體的氣化運動,氣化運動的本質就是陽化氣與陰成形。 而化氣與成形是由于飲食水谷通過胃的游溢,脾的散精,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使形體的每個部分都能得到營養(yǎng)。因此,食養(yǎng)的關鍵是保護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為土臟,種過地的人都知道,要想莊稼長得好,這個“土”一定不能板結,必須要經(jīng)常松土,為什么?因為土地一松,氣跟水液在里面就能夠初步運行,很流暢。 同樣,土要松,就是我們在吃飯時不能吃得過飽 。吃飯吃到七八分即可,此時脾胃有運的空間,而吃到十分飽,脾完全缺少一個運轉的空間,運不轉就會停下來。 這就是俗話說的“飲食自倍脾胃乃傷”的道理。 食飲過飽,不僅影響脾胃功能,進而聚濕、生痰、化熱或變生他病,為以后罹患各種疾病埋下了隱患。 而且,多余的食物在脾胃內長久地停滯不得及時運化,從而出現(xiàn)脹滿不適,不想進食,甚至惡心嘔吐。日久則致脾胃氣虛,稍進食生冷、寒涼、油膩、堅硬食物,就會消化不良、胃痛、腹瀉、腹脹、倦怠、乏力等。 另一方面,我們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所謂的美食,不過是各種添加劑調出來的肥甘厚味。 肥甘厚味吃多了會產生濕邪。濕邪是一種阻礙氣血運行的力量,它直接會把我們的脾胃困住,讓脾胃住進濕氣這所監(jiān)獄里,讓脾胃失去自由與活力。 而大量的食品調料,不僅會傷害脾胃,還會不斷消耗我們的元氣。因為,辛辣刺激食物最傷胃陰、脾陰,最后會出現(xiàn)脾胃陰虛。 建議: 1、三餐巧安排 飲食上一定要自律,做到飲食有節(jié),一日三餐巧安排。俗語說“早飯飽、午飯好、晚飯少”,“晚飯減一口,活到九十九”。 因為白天為陽,夜晚為陰,陽主動,陰主靜,相對于食物的需要量和運化功能來講,晚上都應該少食。 2、認真咀嚼 現(xiàn)在人吃飯,很多都是三心二意。邊看手機邊吃,邊看電視邊吃,邊打電話邊吃,這樣一不小心就吃過了頭。 吃飯時一定要認真地細嚼慢咽,用唾液送下,使飯之精味散于脾中,華色充于肌膚。這樣才能汲取食物中的精華,使之散布內臟,營養(yǎng)肌膚。 這樣也就巧妙避免我們出現(xiàn),囫圇吞棗式的過飽,飯量會變成之前的一半,也不會餓。充分咀嚼,還能讓脾胃少許多辛苦,工作效率更高。堅持半個月,體重也會有明顯的減少。 3、不餓不吃 諺語有云:少吃多滋味,多吃傷脾胃。我們本應該餓了才食,不過現(xiàn)在的人不是餓了再吃。 而是聽眼睛的,一看好看就吃;聽鼻子的,一聞好香就吃;聽嘴的,一吃好味就吃;聽廣告的,一說有好處就吃;……吃吃吃。一天到晚嘴都在吃,而且勞動量越來越小,把脾胃都吃壞了。 4、少加調料 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自己本來已經(jīng)吃飽了,不想再吃了,但是在一些佐料的刺激下,仍然吃得有滋有味。 炒菜時,記得要少加鹽與味精,醬油等調料也要少用,這些東西過多不僅會讓我們的腸胃麻痹,變得沒有了飽脹感,還會傷害我們脾胃。 5、少喝飲料,少吃零食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喜歡喝飲料、吃零食。殊不知,“現(xiàn)代零食”與“瓶裝飲料”為了追求外觀和口感,可能會加入鹽、甜味劑、增香劑、色素等,香味更濃,更好吃,但卻給健康帶來極大的隱患。 6、少下館子 自己在家做飯既放心又鍛煉廚藝。首先我們看看為什么餐廳的菜做的那么漂亮,顏色光澤那么誘人,香味那么撲鼻,味道那么刺激?而我們在家里做的往往是差強人意。除開做菜人的水平有高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的佐料+添加劑的運用。 因為我們自己家里做菜只會用普通的油鹽醬醋,不會用到各種食品添加劑,色素、味精、香精、濃湯寶、增稠膏。 這些調料的大量超量使用,是讓菜更加有滋有味了,刺激了味蕾,讓我們吃得更多了,但卻嚴重危害到了我們的健康。 都說外賣毀了一代年輕人,不但是毀了我們本應該邁開的腿,還毀了我們的嘴以及脾胃。 02房事節(jié)約 “欲不可縱”,是中醫(yī)養(yǎng)生的要點之一。 古人講“一滴精,十滴血”,生命的精華,就藏在腎精中。男子女人有性行為時,分泌的液體(男子叫精液,女子叫白濁)就是中醫(yī)所講的腎精。 中醫(yī)認為“精生髓,髓生?!?,即腎精,充盈生腦海,元氣旺盛,則全身臟腑皆得溫養(yǎng)。西醫(yī)研究也證明,男子女人性行為時所分泌的液體,其成分與腦脊液的成分完全一致。 但腎精的再生不是無限制的,隨著身體機能的下降,氣機運行的盛衰或者不平衡,或者只會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上的平衡。 也就是說,腎精的輸出和消耗不可能是無限的,如果超過了補充再生的速度,勢必導致腎精的虧損,甚至逐漸衰亡,造成早衰、早老、易病、早夭等。 《黃帝內經(jīng)》言:“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督饏T要略》曰:“房室勿令竭乏,……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 所以人不縱欲,就不大量流失腎精,身體就好,頭腦也好。 而中醫(yī)講,過度縱欲甚至會“脫陽”至死,就算沒有這么嚴重,也會導致“陽痿”、“腰酸背痛”、“困倦”、“乏力”、“萎靡不振”等問題,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與學習工作。 建議 1、對于青少年來講,要有正念正知,遠離手淫及色情文化的影響,須知手淫是有百害而無一益。 當下很多人,打著現(xiàn)代科學的幌子,顛倒黑白,大肆鼓吹手淫無害論。并列舉西方還原論的研究,認為精液和牛奶一樣,只是蛋白質和水的混合物,射精后喝杯牛奶就能補回來,這絕對是不負責任的彌天大謊! 精液攜帶著生命的能量,它和經(jīng)絡系統(tǒng)一樣,是不可思議的。精液和牛奶的成分一樣?請問,牛奶可以孕育生命嗎?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喝牛奶可以生成精子嗎? 物質不只是化學成分,還要涉及其排列組合,就像金剛石的成分是碳,石墨的成分也是碳,二者成分一樣,能量卻是天壤之別! 西醫(yī)只看到了結果,卻完全沒有看到精的形成是一套多么復雜的程序,其中要耗費多少水谷之氣、元氣、要耗費多少氣血?這是我們身體用了“洪荒之力”才最終形成的。 2、對已婚青年來說,對房事生活也要有所節(jié)制,不能恣情縱欲,耗傷腎精。 3、對于中老年,腎精已經(jīng)漸漸虧損,房事也應逐漸減少或完全戒除,要知道,過度的性生活會更容易傷腎,而耗竭僅存的精氣。 03生活中節(jié)約 一、少抽煙 吸煙危害健康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全世界每年因吸煙死亡達250萬人之多,所以煙也被認為是人類第一殺手。 從中醫(yī)講,長期吸煙會耗傷津液,出現(xiàn)口干舌燥、咳嗽多痰等癥狀,讓人處于虛性亢進的狀態(tài)。 從古至今,中醫(yī)對煙草治病功效也有記錄。但煙草之弊,在于煙草是過于性烈、辛溫之品,屬于偏性很大的一類,對于一般體質的人,都是弊大于利。 建議: 檳榔戒煙法 去中藥店買個檳榔,鉆上1個小孔,把煙油放進去,再把檳榔放進一杯熱開水中,泡1小時后取出,想吸煙時聞幾下。3天后,一般煙癮大減。 據(jù)說以后如果還想吸煙,就會出現(xiàn)一吸就吐的效果。有些有經(jīng)驗的煙民說,用檳榔戒煙法一下子就戒煙的。 二、少抹化妝品 現(xiàn)在很多女性,每年把大把的錢扔到商場里,買很多昂貴的護膚品,甚至為世界頂級名牌而不惜血本,結果用了以后,皮膚卻變得越來越差。 英國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英國婦女是歐洲各國使用化妝品最多的,每年購買各種化妝品的花費大約64億英鎊,平均每天使用12種化妝品。 這些化妝品所含化學物質,至少175種透過皮膚或嘴部被人體吸收,超過60%的護膚原料也會透過皮膚表層進入我們體內。 換而言之若化妝品含毒性或是合成原料,便會加重心、肝、腎等排毒器官的負擔,從而危害健康。 中醫(yī)認為人是一個表里相通的整體,顏面、五官與皮膚只是整體的一部分,它們與五臟六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體的陰陽平衡、臟腑安定、經(jīng)絡通暢、氣血流通,只有注重整體的調理,才能由內而外地煥發(fā)容顏美麗。 建議: 1、女性為陰易寒,寒則氣血容易凝結,所以飲食起居注意要溫養(yǎng)。 2、女性以肝為先天,容易出現(xiàn)肝郁氣滯、氣血失和。平時可通過各種方式舒緩自己的情緒,比如讀書、聽音樂、插花、旅游等。 3、調整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規(guī)律,保證充足的睡眠,不熬夜。 4、月經(jīng)為女子的排毒通道,管理好自己的月經(jīng)有助于排除淤血,可讓身體溫暖,增加能量,活絡氣血,加快血液循環(huán)。 三、少開空調 一到夏天,很多人特別依賴空調。夏天本來應該是熱烈、奔放,使皮膚開泄,出汗的季節(jié)。 但是,我們現(xiàn)在為了避暑,把屋子里的空調開得很大,溫度降得很低。于是,很多人在夏天毛汗孔開放的時候,被冰冷的空調一吹,就容易邪氣深入。 從而引發(fā)落枕、面癱等疾病,甚至一些老年人會出現(xiàn)中風,這都是在夏天皮膚開泄的情況下,受寒、受風、受濕引起的。 同樣,嚴寒的冬季為了保暖,很多家庭往往把暖氣或空調開的很暖。冬天本該氣血閉藏,儲藏能量,為來年的生發(fā)做好準備。 而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下,身體不能很好儲藏陰精,再加上暖氣和空調供暖,室內溫度高,空氣干燥又不流通,容易導致煩躁不安、鼻咽干燥、頭暈眼花、軟弱無力等癥,也就是醫(yī)學上稱的“暖氣病”。 夏天熱的時候毛孔開放,有助于氣血往外走;冬天冷的時候毛孔閉塞,有助于氣血內收,這時候如果經(jīng)常開空調,代謝不暢,得病也就在所難免了。 建議: 1、室內外溫差不應太大,一般在8℃至10℃左右,一般在26℃左右的室內溫度是最合適的,不容易生病。同時,這時空調也是比較省電的。 2、如感覺呼吸有壓力或感冒增多、嗜睡、反應力遲鈍等,都與在封閉空間里待太久。所以,空調開3小時就要開窗通風。 3、經(jīng)常處于空調環(huán)境中的人,應當適度進行體育鍛煉,以提高身體的正氣和御邪能力。 04從心里節(jié)約 現(xiàn)在生活水平是越來越好,吃得好了,穿的好了,兜里有錢了,科技也越來越發(fā)達了,可是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卻不如以前快樂了。 中醫(yī)學認為: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亦稱“七情”。其中喜、怒、憂、思、恐為五志,五志與五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然而,異常的情志活動,可使情緒失控而導致內部臟腑功能失調,引起人體內陰陽紊亂,從而出現(xiàn)百病叢生、早衰甚至短壽的嚴重后果。 《黃帝內經(jīng)》言: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所謂“百病皆生于氣”,一個善于控制自己內心的人,可使心緒平靜,氣機暢和,血脈通暢,從而健康長壽。 我們應該常以寬容、不執(zhí)著、不較勁的心,去克服怨恨心、攀比心、傲慢心,戒除有害身體健康的心性,以達到《黃帝內經(jīng)》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最高健康境界。 建議: 1、淡泊寧靜,知足常樂,不去攀比,不去比較,人生都是浮云,萬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內守,人則長壽。 2、老年人在孩子成年后應該有自己的生活。適當轉移生活的重心,讓心“偷偷懶”,培養(yǎng)興趣愛好,多結交些朋友。 3、培養(yǎng)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懷要寬闊,情緒要樂觀。 4、平日多參加各種有益心身健康的鍛煉與活動,這樣可以預防情志過度,保證臟腑安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