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周部位 好心情,是治療肩周炎的潤滑劑今天聽到一位病人在“抱怨”:“護士只會叫我9床,一會兒9床輸液,一會9床起床打針,聽著真不美!” 其實,這個問題我注意很久了,不僅我院里,好像絕大多數(shù)醫(yī)院都是用缺乏溫暖的數(shù)字來重新給病人取名字。說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看病成了簡單的介紹,加上各種高端設備檢查和影像診斷;人們走進醫(yī)院,不停地上著不同機器設備,看著表情麻木的面孔。 這樣,真利于治病嗎? 舉這個例子,我是想說說肩周炎的情況,患上肩周炎之后,處在急性期與粘連期,抬胳膊會成為一大難題,這么說吧,后半臂到肩關節(jié),是很難舉起來的。它會造成我們平時看起來隨意不能在隨意的動作,都難以完成,比如:洗臉、刷牙、穿衣服、女性穿內衣、梳頭等。 如果我們有家里人患上了肩周炎,請充分理解一下活動受限帶來的生活問題,讓溫情帶動心情,讓心情成為治療肩周炎的潤滑劑! 肩周炎,也被叫做”五十肩“,五十歲,是一個需要學習養(yǎng)生保健的年齡段了,我喜歡把養(yǎng)生保健做一個這樣的比喻:如果我們生活是吃餃子,那么,養(yǎng)生保健就是醋,沒了醋,餃子不耽誤吃,但是有了醋,這頓餃子才是吃出了味道! 肩周部位 學一點中醫(yī),讓肩周炎好的更快肩周炎,先用西醫(yī)解釋一下:肩關節(jié)周圍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jié)囊等軟組織的出現(xiàn)慢性無菌炎癥,這種炎癥導致軟組織粘在一起了,從而出現(xiàn)疼痛與活動受限。 翻譯的簡單一些就是:和水龍頭生銹差不多。這樣解釋比起中醫(yī)的”經絡、氣血“之類的說法,更容易理解一些。 但是,治療肩周炎,是離不開中醫(yī)思維和方法的。在老祖宗的《黃帝內經》里,記載著”經筋病“,古人雖不知道無菌炎癥是什么玩意兒,但是他們意識到了像”肩周炎“這樣的病,需要”筋柔,而百病消“。 我們把生銹的水龍頭比作肩周炎,鐵銹就相當于無菌炎癥。想要讓生銹的水龍頭恢復,需要怎么做呢?僅僅依靠外力強行扭開,是很難辦到的,我們通常會選擇一些潤滑劑,上上油,再配合外力扭開。 這和治療肩周炎可以說是非常相像!中醫(yī)治療肩周炎的方法雖然簡單,卻很有效果,但是請記住,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在三四天就治好肩周炎的。 肩周部位 中醫(yī)治療肩周炎的方法分為兩大類:被動治療和主動治療被動治療通??梢圆捎冕樉?、熱敷、推拿。 針灸屬于止疼,對于消除癥狀效果比較很好,一般療程在15天左右。 熱敷和推拿屬于治疼,對于打開粘連效果不錯。 推拿,會產生很大的疼痛,對大多數(shù)人不太建議做,但是如果能承受疼痛的朋友,建議做推拿,這個打開粘連很快! 熱敷,是肩周炎患者必須要做的,請留心,是必須!具體說一下都有哪些放法: 1.蔥蒜夜敷 材料:生姜、生蔥各500克。放在一起搗爛,搗成泥糊。放在炒鍋內用小火炒熱,注意,不要放油,這不是炒菜!待泥湖受熱之后,加一點白酒,不超過半兩,在翻炒拌勻,取出。 不用糾結用什么酒,普通的就好。這個方法主要是利用蔥姜的熱性,再將其加熱,掌握好這個就可以。 這個要放在睡前制作,主要是晚上睡覺用,尤其是對半夜疼痛的朋友,效果更明顯。 在睡前,趁著熱度(自己能承受為宜),敷在肩部疼痛位置,用紗布覆蓋之后,再用醫(yī)用膠帶在四周進行固定。一劑藥建議用一次。 蔥蒜夜敷 2.熱浴法 家里有熱水淋浴的,一定要用上這個方法! 在肩部疼痛處放一塊毛巾,將熱水溫度調在45°,如果身體能受熱,可以再高一些。總之,以自己能承受熱度為宜。 用熱水沖浴20分鐘,讓熱量集中在疼痛部位,不要間斷,不要一會兒沖沖頭,一會兒沖沖肩膀,再沖沖身體,不要這樣間斷!要讓肩部持續(xù)受熱。 熱浴法 一根棍子,一套”展肩操“,打開粘連的好醫(yī)生!剛才我們說被動治療,被動治療屬于輔助性的,就像是生銹的水龍頭上上油,真正打開粘連,還需要我們主動治療。 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用一根棍子,來幫我們肩周粘連,這4個動作,可以全方位的幫我們打開肩周粘連,以下動作均以”右側“為患肢舉例。 1.直臂抬高 動作分解:患肢手握木棍一端,另一只手握住木棍,兩手間隔開;用健康一側的手,輕輕推動木棍,帶動患肢慢慢升高,注意,患肢要保持直臂姿態(tài),不要彎曲;在推動過程中,讓患肢逐步感受到疼痛,爭取堅持,以不能承受為宜;注意,不要怕疼,更不要”以疼治疼“! 往復20次為一組,一天三組。 作用:主動進行肩關節(jié)活動,以此逐步打開肩周粘連,還能防止粘連擴大。 直臂抬高 2.豎拉法 動作分解:患肢在下,輕輕拉住木棍下端,如果自己拉不住,可以讓家人幫忙。健康一側的手持木棍上端;兩只手都握好以后,健康一側的手開始往上拉動木棍,從而帶動患肢上升。 拉伸20次為一組,一天3組。 作用:幫助活動肩胛肌群,打開見肩膀后面的粘連。這個部位平時很少活動,所以粘連往往最嚴重。 豎拉法 3.后撤法 動作分解:健康一側的手臂握住棍子前端,患肢握住后端;健康一側手臂往后推動木棍,帶動患肢后移;注意,患肢不要彎曲。 后移20次為一組,一天3組。 作用:這個動作可以同時活動肩關節(jié)和肩胛肌群,活動粘連部位比較廣泛。 后撤法 4.舉棍法 動作分解:讓患肢握住棍子上端,健康一側握住下端;健康一側輕輕上舉推動木棍,以此帶動患肢上移。 上移20次為一組,一天3組。 作用: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打開肩周前面的肌群粘連,堅持這個動作,對于恢復日常洗臉、刷牙非常有幫助。 舉棍法正面圖 舉棍法側面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