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連續(xù)性,發(fā)現(xiàn)第二曲線” ![]() 《世界觀: 現(xiàn)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 第1講 『第一性原理』Part 1常人的邏輯思維,有且僅有兩種:歸納法、演繹法。 一、歸納法歸納法是人類最基礎、最常見的用智方式,借助感覺和經(jīng)驗來積累知識,從特殊到一般。 幾千年來,我們一直使用這個簡單的歸納推理,99%人類知識建立在基于經(jīng)驗的歸納法上。無師自通,也理所當然。 培根《新工具》提倡科學的歸納法,迄今,歸納法仍是常規(guī)科學的主要工具。 創(chuàng)業(yè)者最擅長歸納法,比如商業(yè)計劃書中的上升曲線。 休謨是經(jīng)驗論者,他相信“知識源于感覺經(jīng)驗”。但他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歸納法的謬誤: 歸納法有一特征:“只能證偽,不能證明”。 既然每個人的經(jīng)驗都來自歸納法,你必須承認自己的認知有可能是錯的。 為什么我們要用歸納法呢? 二、演繹法常人的思維邏輯只有兩種,歸納法有根本問題,演繹法是不是好一點呢?
演繹法的一大 特征/好處 :你可以從已知的知識里面推演出未知的知識來。 1%的人類知識來自演繹法,但這卻是最重要的那一小部分知識。
“假設與檢驗” 或者“假設與證明”
演繹法的壞處是速度慢;
一旦在邏輯上導通一個共同的抽象概念,與此相關的所有具象問題,立即全部化解。 亞里士多德只承認演繹法,符合“必然的導出”,將其總結為三段論的形式。
演繹法有一個結構性問題:不能證偽。
三、假如前提不能來自于歸納法,如何保證演繹前提的確定性?只剩一個辦法:前提必須是另一個更高鏈條的演繹推理所推導出來的一個結論。
只有一個辦法:它的前提是另一個更更高鏈條的演繹推理的結論。
它又是更更更高三段論的一個結論。 …… 當然,演繹法的鏈條不能無限倒推,必須最終有一個自確定的元起點。它必須天然地真實,可作為推理的基石。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Part 2第一性原理的首創(chuàng)者: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 任何一個系統(tǒng)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是一個根基性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違反。 凡屬真正理性化的思想系統(tǒng),一般都會運行在一條基本原理上,是謂簡一率。 什么叫第一性原理? 一、第一性原理和思維模型有什么關系?![]() image
認知升級有一個核心特征——抽象化。 思維模型的三個層次:
第一性原理是演繹推理的元起點,是所有思維模型得以成立的元根據(jù),所以,第一性原理定義了系統(tǒng)邊界。 二、第一性原理與系統(tǒng)邊界![]() 第一性原理支撐和定義了一個系統(tǒng)的邊界,任何一個理性的系統(tǒng),運行在一個第一性原理之上。
你會發(fā)現(xiàn)單詞最后的那個S,是First Principles,也就是多元第一性原理。 系統(tǒng)是有層級之分的,有子系統(tǒng)和大系統(tǒng),很顯然,不同系統(tǒng)里邊的第一性原理之間也有層級關系,第一性原理和第一性原理之間也有層級關系。 每個系統(tǒng)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第一性原理隨之也有自己的作用范圍,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第一性原理是絕對普世通用的。 這也是為什么芒格提出: 三、第一性原理的結構是什么?第一性原理建立在一條或幾條邏輯奇點之上。
“奇點”概念引申于宇宙起源之“奇點”。 “宇宙大爆炸”是宇宙形成的第一性原理,它成立于宇宙“奇點”的假設之上。 奇點是一個沒有任何信息,因而無法被證明只能被接受的基石假設。 如果沒有這個假設,就沒有所有宇宙理論后邊一切,這個是整個宇宙理論里邊前提性的這樣一個假設,不能被證明,你只能接受下來的這樣的一個假設,叫奇點。 所以,邏輯奇點想表達的意識是:它是那個系統(tǒng)里邊,你不需要被證明,但你只能接受的那樣一個東西。 ![]() 這張圖告訴我們如何建立一個系統(tǒng)的邊界,這張圖也給了我們如何打破系統(tǒng)的一個邊界
什么叫邏輯奇點的下移? 四、公理化方法起源于哪里?
歐式幾何的創(chuàng)始人:歐幾里得(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歐幾里得是“公理化方法”的首創(chuàng)者,他有一本書叫《幾何原本》,歐式幾何龐大的幾何學建立在五個公設(五個公理)為基礎,把幾何變成一個演繹系統(tǒng),他使用邏輯推理的方法,推出467個命題出來,他找到了大廈的根基,然后依據(jù)這個根基推出一些枝枝叉叉出來。 這個系統(tǒng)所依據(jù)的只是幾個雖然沒有加以證明,但是看起來相當明顯,并且合乎人類經(jīng)驗的假設。這幾個“不證自明”的假設叫做公理。 公理是不能被證明的,只能當做自明的邏輯奇點。 歐幾里得巨大歷史功勛不僅在于建立幾何學,而且在于首創(chuàng)了一種演繹法思維方式: 五、歐式幾何的邊界最終是如何打破的呢?邏輯奇點的下移 歐式幾何,公理化的典范。從公元前300年到公元19世紀,共2100年。
歐式幾何有一個重要的隱含假設 (邏輯奇點):平直空間。 范式革命:羅巴切夫斯基、黎曼意識到這是一個反常,分別發(fā)現(xiàn)了兩種非平直空間,于是邏輯奇點下移?;谛碌倪壿嬈纥c,跳出原范式,建立非歐幾何。 ![]() image 從歐式幾何到非歐幾何,邏輯奇點從平直空間下移為非平直空間。 打破邊界的方法論:第一性原理(邏輯奇點)的下移 Part 3如何用公理化方法建立各個學科的第一性原理?
牛頓、達爾文與笛卡爾一樣,都用普遍懷疑精神、公理化方法探求第一性原理,建立了人類近代和當代的世界觀。 一、物理學牛頓全部力學建立在兩個邏輯奇點之上。 牛頓的基石假設之一:引力
牛頓的基石假設之二:慣性
慣性定律是極端反直觀的原理,是17世紀最難發(fā)現(xiàn)的定律之一。 是什么啟發(fā)了牛頓?
如果接受原子論的宇宙觀,在無限的宇宙中運動的單個原則,并且假設它不會與其他原子相碰撞,這個原子將會怎么運動? 慣性定律一旦提出來以后,根據(jù)假設演繹法(公理化方法),就得出來牛頓的第一性原理:萬有引力定律。 ![]() image 第一性原理(下移)跨越非連續(xù)性,從前現(xiàn)代到科學時代。 二、生物學達爾文進化論建立在兩個邏輯奇點之上。 達爾文“非常嫻熟地”運用假設演繹法:根據(jù)觀察構成假說,然后再用進一步觀察來檢驗這一假說。
達爾文在上船之前,是相信上帝的設計論的,但他本人又是一個科學家,有這種可證偽性的精神,他居然親眼觀察到了有新物種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而且他把收集的標本拿回英國去考察,的確發(fā)現(xiàn)鳥和鳥是不一樣的,的確是有新的物種出來了。如果有新的物種出來了,言外之意:他發(fā)現(xiàn)了進化論。 達爾文在5年遠航考察中,發(fā)現(xiàn)了進化現(xiàn)象:生物能夠產(chǎn)生新物種。 達爾文還希望發(fā)現(xiàn)一個機制解釋進化現(xiàn)象。5年遠航期間通過實地觀察得到了第一個假設: 達爾文的基石假設之一:遺傳變異變異能夠產(chǎn)生遺傳給下一代的特性,這為選擇提供原材料,在此基礎之上選擇才能得以進行。 為什么遺傳變異就能產(chǎn)生新物種,達爾文始終找不到解釋。
1837-1838年是達爾文一生中在知識上最活躍亢進的時期。他貪婪地閱讀各種書籍雜志,不僅有地質學、生物學,還有大量哲學和形而上的。這段時間里達爾文急劇地轉向不可知論。
達爾文的基石假設之二:生存競爭資源稀缺會導致生存競爭,有利于生存的變異將會被選擇并被保存下來,而不利于生存的變異將會被淘汰。 假設演繹法(公理化方法) ![]() image 牛頓和達爾文是近代和當代最重要的兩個科學家和思想家,他們的理論推導過程如此之簡介,他們的思維方式深受歐幾里得和笛卡爾的影響,完全是一種普遍質疑公理化的方式:找到公理,然后自然而然第一性原理出來了。這個第一性原理一旦找到以后整個學科就建立起來了。
三、政治學美國政治學的第一性原理:“人生而平等”。 美國之前政治理念的邏輯奇點幾乎都是:人生而不平等。
林肯著名的兩分鐘演講,第一句話依然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 “人生而平等”,這句話在生物學上是不成立的,但它構成了今天美國政治學的“邏輯奇點”和“基石假設”。 “人生而平等”這個第一性原理賴以成立的基石假設是什么? 電影《林肯》,在簽發(fā)解放黑奴的法律之前,一人獨處書房,手里拿著《歐式幾何》,死死盯著第四公設:所有直角都全等。 《飛躍5000年》——第一性原理(下移)跨越非連續(xù)性。 四、經(jīng)濟學當代經(jīng)濟學最重要的一個第一性原理來自于亞當·斯密,我們都知道叫 “看不見的手”。 古典經(jīng)濟學之前的默認假設幾乎都是:“為富不仁”。 亞當·斯密:個人在經(jīng)濟生活中只考慮自己利益,受“看不見的手”驅使,即通過分工和市場的作用,達到國家富裕目的。 Part 4第一性原理的三大特征
古希臘哲學三大問題
換句話說,基本元素是不變的,但變化的是基本元素之間的關系,這就叫還原論、原子論的說法。
(1):實體:任何物體都可以拆解為不可再分的基本元素。 (2):變化:變化的不是基本要素,而是基本要素之間的組合關系。 這兩大問題之后還有一個問題:推動變化得以發(fā)生的動力因是什么? 第一性原理提供(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動變化的動力因。 ![]() image ![]() image ![]() image 第二曲線創(chuàng)新是增長的bible(圣經(jī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