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時期劃分: 部落聯(lián)盟時期(黃帝、炎帝、堯、舜),距今四五千年。 夏,創(chuàng)建者禹,約公元前2070年。 商,創(chuàng)建者湯,約公元前1600年。 周,創(chuàng)建者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 周代又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戰(zhàn)國以后就是秦朝。。。 一,從禪讓到王位世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禮記·禮運》 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膘妒菃⑺旒刺熳又唬菫橄暮蟮蹎?。 ——《史記 夏本紀》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禮記·禮運》 1,夏朝的政治制度: 王位傳子制度的確立。 公共權力的出現(xiàn)。 2,商朝的政治制度: 王權具有了神權色彩。 商朝中央設相、卿士。 商朝地方上封侯、伯,臣服中央。 越在外服,侯、甸、男、衛(wèi)、邦伯;越在內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 ——《尚書·酒誥》 學思之窗: 閱讀教材第五頁學思之窗部分,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權有多大嗎? 權力很大,包括參訂政制、輔佐商王,甚至可以廢立商王。 二,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1,目的: 2,內容: 3,對象: 4,義務: 5,等級: 6,影響: 天子適諸候曰巡狩,諸候朝于天子曰述職?!徊怀瑒t貶其爵;再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六師移之。 —— 《孟子·告子》 鞏固統(tǒng)治,擴大疆域;國家政權趨向嚴密。 諸侯獨立性較強,實力壯大后威脅中央。 三,血緣維系的宗法制 1,目的: 鞏固分封制,解決繼承矛盾。 2,核心內容: 3,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 4,作用: 保證貴族特權。 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穩(wěn)定。 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緊密結合。 知識延伸:宗法制的深遠影響: 歷史縱橫——禮樂制 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 周禮規(guī)定,只有天子才能享有八排六十四規(guī)格的樂舞禮儀,諸侯用六排四十八人,大夫只能用四排三十二人。 中國傳統(tǒng)家族有“長兄如父”“小兒不及長孫”的說法。這些說法體現(xiàn)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級秩序 C.貴族世襲 D.宗法觀念 先秦盛行“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這反映了古代中國( ?。?/p> A.政權借助族權 B.封建等級森嚴 C.中央集權確立 D.社會分工明確 山東素有“齊魯之邦”之稱,這與西周的分封制有關,但山東的簡稱是魯,而不是齊。 關于是魯不是齊的原因,下列解釋最合理的是 A.魯國的歷史更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統(tǒng)觀念影響 C.因孔子受到歷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級體系決定 有學者認為:“西周的封建社會,從縱剖面看,是一個寶塔式結構,王室之下有幾級的封建,從橫切面來看,統(tǒng)治階級中,也存在著以親族血緣為基礎的宗族組織?!边@說明西周社會在政治上( ) A.具有家國同構、家國一體的特點 B.建立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中央集權 C.宗族組織與政治系統(tǒng)截然分開 D.“天下為家”開始取代“天下為公” 姓名是人的符號,中國人的姓總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樣,位于名字之后。中國人重視姓氏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 ?。?/p> A.男尊女卑思想 B.專制王權影響 C.個人主義心理 D.家族宗法觀念 有學者認為在中國古代青銅器本質上是政治權力的工具。最能支撐這一論斷的史料是 A.周禮規(guī)定禮器的數(shù)量 B.青銅器上的文字記載 C.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具 D.曾侯乙墓的戰(zhàn)國編鐘 |
|
|
來自: 心靜如水vqolwc > 《高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