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茅山,大家都知道三宮五觀,卻很少有人知道三宮五府。甚至生活在茅山多年的人也未必知道。那么到底是哪“三宮五府”呢? 要知道“三宮五府”我們首先要了解道教的洞天福地,洞天福地理論是道教宇宙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過去的神仙方士將一些適合修煉的場地稱之為洞天或福地。福地為安樂幸福之地,可以理解為容易得到神仙福佑的地方,是人間的一部分;洞天意為洞中別有洞天是仙人所居住的地方,已與人間有了嚴格的界限?,F(xiàn)在的人將洞天福地統(tǒng)一理解為道教圣地,實際上最初的“洞天、福地”是兩個概念:福地是人間,洞天是仙境。 茅山被譽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這里的“第一福地”是指現(xiàn)實世界中的茅山,在這里有我們熟知的三宮五觀;而“第八洞天”則指的是另外的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叫“華陽洞天”,這個空間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有五個便門和外界相通,就是在茅山的東、西、北各有一便門,南方兩個便門,不過平常人是根本無法進入的。在洞里有著和外面的世界差不多的空間,只是里面的世界更奇妙,時間更恒永(人們常說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在那里有日精、陰暉照明,就象是外面世界有太陽和月亮,當然里面同樣也有山川和河流,花木鮮秀,煙翠蔥籠,景色明媚,不可形狀,空氣香風習習,使人神清氣爽,飄飄然有凌云之意,井泉清泉縈繞,甘美香甜,山川巖岫杳冥,山水清麗。至于花木的種類,泉水的質(zhì)色亦與人世迥異;樹則為玉樹琳碧,空青萬條;泉則為石髓金精,益壽延年。其氣候、溫度則為祥云彌覆,常為長青之境,不溫不熱,永為四時之春。最重要的是里面同樣也有宮觀殿宇,這就是我要介紹的---華陽洞天三宮五府。 據(jù)《茅山志》卷之十三載:華陽洞天三宮五府日易遷宮、含真宮、蕭閑宮,日太元府、定錄府、保命府、童初府、靈虛府。其太元、定錄、保命,為三茅君所治。易遷、含真,則女子成道者居之。余官府皆男真也。保命間用女宮。這里提到三宮五府,與《真誥》所載略同,應是源于《真誥》,不過《真誥》特別論及易遷館、含真臺(隸太元東宮)及童初宮。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華陽洞天中男仙與女仙是分開居住的,女仙生活的地域僅限于含真臺和易遷館。 我們了解了“三宮五府”,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看三宮五府里都住著那些仙人。以前我們在拜《三茅懺》的時候,總要念到一大串仙人的名字,當時也不知道這些仙人究竟與茅山有什么聯(lián)系,還有就是在九霄宮的太元寶殿內(nèi)東西兩側(cè)的墻內(nèi)分別砌有九塊石碑,每塊碑上都供奉著三位仙人,合起來有五、六十位(有的牌位上供有幾位仙人),這些仙人和《三茅懺》大致相同,原來這些人就是住在華陽洞天三宮五府里面的仙人。 首先我們來看太元府,太元府為大茅君所治,下轄二宮一府,分別為:易遷館、含真臺、(易遷館、含真臺皆為宮名)童初府。其中易遷館、含真臺為太元府東宮,里面居住的都是女仙。 易遷宮(《三茅懺》上誤記為易仙宮,可能是繁體字遷和仙十分相似,后來的道士筆誤所致,易遷宮意思是容易升遷的宮,住在這里的仙人都是等候升遷封神的仙人,因此易遷宮更為貼切)。易遷宮中共住有八十三位女仙人,有協(xié)辰夫人黃景華主教總領;下面有領學:趙京臺,左繽:王太英;右繽:劉玄微;都司學:陶智安;受學:李飛華;仙妃:柳妙姬、孫芳華、阮惠香。趙素臺、實瓊英、韓太華,劉春龍,王進賢、李案子、郭叔香、張姜子,李惠姑,還有一位在此居住了四百多年不愿升遷的的趙素臺,有準確姓名記載的共有這十八位女仙。 含真宮(其它洞天中都有含真臺,不是只有這華陽洞天獨有),此一臺偏屬太元府,隸司命耳,有近二百人。其中有女真二人總之。其一張微子,其一傅禮和。 童初府童初府有上帥劉文饒,府監(jiān)范幼沖管理,仙人有王少道、范叔勝、李伯山、李豐、王附子、鮑靚(葛洪的老丈人)。 另外在華陽洞天之內(nèi)還住有仙人展上公、周太賓、孫廣田、杜契、徐宗度、晏賢生、孫寒華、陳世京、左慈、蒲先生、許邁一、周紡、任敦、黃尊師等。綜上所述在華陽洞天三宮五府,共住有準確官位和姓名的仙人共有近七十位仙人。這些仙人的事跡和善行在《茅山志》中都有詳細記載。這和《三茅懺》上所拜仙人和九霄宮太元寶殿內(nèi)兩側(cè)墻壁內(nèi)牌位上所供仙人數(shù)大致相等。由此我們可以看:華陽洞天三宮五府,這一神仙世界的構造是極為復雜和豐富的,陶弘景在《華陽頌》第二篇質(zhì)象中這樣描述:靈構不待匠,虛形自成功。意思是說洞天的生成決不是工匠的有意作為,而是自然無為的元氣衍化,是由“道”而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茅山道教文化的深邃和博大,我們雖然身處茅山,但有可能我們終其一生也只是窺其一斑。在《真誥》稽神樞中開篇第一句:金陵者洞虛之膏,腴句曲之地肺也。履之者萬萬知之者無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