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與河北省相對應(yīng),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為歷史文化大省,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截至2016年底,河南共下轄20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就清豐縣來說,是中國唯一一個用孝子名字命名的縣。 一 首先,清豐縣屬于河南省濮陽市,位于河北、山東、河南三省的交界處,東與山東省莘縣毗連,南與濮陽市區(qū)接壤,西與安陽市內(nèi)黃縣為鄰,北與南樂縣相連,西北隔衛(wèi)河與河北省魏縣相望。早在西周時期,有頓丘邑,今清豐縣境域為其屬地。戰(zhàn)國時期,頓丘邑屬魏國。公元前242年,該地區(qū)屬于秦國東郡。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后,在該地區(qū)置頓丘縣(治今清豐縣城西南)、畔觀縣(治今清豐縣城南),均屬東郡(郡治在今縣境固城一帶)。 二 東漢末年,頓丘縣改屬魏郡。同時,對于年輕時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后來曹操被調(diào)至頓丘(今清豐縣),任頓丘令。公元266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后,析東郡置頓丘郡(治頓丘,今清豐西南),轄頓丘、陰安等縣。南北朝時期,北齊撤銷陰安縣入頓丘縣,之后又一并撤銷頓丘縣、頓丘郡。隋朝建立后,于公元586年復(fù)置頓丘縣(治今清豐縣城西南);改衛(wèi)國縣為觀城縣(治今清豐縣城南),均屬武陽郡(治貴鄉(xiāng),今河北省大名東北)。 三 到了公元772年,唐朝析頓丘、昌樂之4鄉(xiāng)置清豐縣(治清豐店,今清豐縣城西北),屬澶州,隸河南道。就清豐縣這個名字,來自于孝子張清豐。張清豐是隋朝頓丘人,善事父母,孝行稱于世。隋文帝楊堅在位時,以孝廉征聘,但是張清豐不就,人皆愛慕之。到了公元772年,唐朝魏博節(jié)度使田承嗣,因縣界有張清豐門闕,表請以其名名縣。五代時期,后晉升澶州為防御州(治頓丘),并將州治及頓丘縣治移于夾河(治今濮陽縣城南)。 四 最后,北宋時期,省觀城縣入濮陽縣、清豐縣。公元1106年,澶州改為開德府,清豐縣屬之。元朝建立后,清豐縣一帶屬中書省大名路開州。公元1374年,也即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清豐縣改屬京師(北直隸)大名府。清朝沿襲明制,清豐縣屬于直隸省大名府。1983年9月9日,濮陽市成,。清豐縣改屬濮陽市至今。截至2015年,清豐縣下轄5鎮(zhèn)12鄉(xiāng),總面積833.5平方公里,總?cè)丝诩s為71萬人。 文/情懷歷史 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