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史藝帆
人們都說,中國的政治,自古以來都是兼采儒家與法家,“外儒內(nèi)法”;而中國人靈魂的兩面,卻是儒家與道家。儒家思想為顯性,它告誡人們,做人要追求上進、積極入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墒?,在追求塵世功名利祿、大好前途之時,人總會面臨內(nèi)心的迷茫、煎熬與掙扎。這時,不妨發(fā)掘自己深藏靈魂深處隱性的道家思想,來給自己焦慮迷茫的心一絲慰藉。
讀《論語》,它平和的語言,每一句無不義正言辭地指向修身、忠孝、仁義,要人們在世界上建立一個宏偉的、受外界承認與贊揚的美好人生。而在出人頭地的路上,當你迷茫、不安、焦慮的時候,不妨捧一本《莊子》,讓心回歸純粹,讓靈魂得到安寧。
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在建功立業(yè)、成人上人和淡泊寧靜、遠離塵世喧囂的人生理想中掙扎??傁胫Τ擅?,光宗耀祖,為世界留下自己的一些印記,才不辜負自己匆匆來人世間走一遭。但是,縱使功如秦皇漢武,歷史也不會為任何一個人停留。有的人窮極一生,都在想著向上爬,即使面對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不喜歡的工作、不喜歡的生活狀態(tài),卻也留戀不已不舍放手。這些人入世太深,甘愿做那個“王巾笥而藏于廟堂之上”的楚國神龜,犧牲一輩子的快樂與幸福,成就一個只被別人稱贊的人生。人前輝煌如塔,人后凄涼如沙,活成父母親朋的面子,卻活不成淡定從容的自己。而實際上,幸福其實并不是官位有多高、財富有多少,洛克菲勒只有一個,平平淡淡才是人生常態(tài)。有些人總是這樣想:讀書要考第一名,大學(xué)要考TOP10,工作還要體面安穩(wěn)收入高。他們不斷地汲汲于功名利祿,向往著遠方的險峻景色,卻忽視了身邊最美好的風(fēng)景。
當下社會,焦慮似乎成了一種普遍情緒。各個行業(yè)、各個年齡階層的人,都在焦慮著。大家似乎都不滿于現(xiàn)狀,都在求新求變。可事實上,真正可以改變現(xiàn)狀的人,又有多少。我想,這種焦慮,正是由于入世太深、太過依賴和太過重視外界的眼光與評價。大家的精神支柱似乎都放在了外物之上,放在了社會之中,太過在意社會的地位、他人的眼光、外界的評價。于是他們不斷地追趕著地位、權(quán)利、金錢,覺得擁有了這些,便獲得了幸福。實際上,他們的幸福,來自外界的評價,而不是發(fā)自自己的內(nèi)心。當它們失去了眼前擁有的一切,人生瞬間便會崩塌。莊子曾言:“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這又是一種新的人生態(tài)度。它的精神支柱,完全在于自己的內(nèi)心,而不依靠外物。列子御風(fēng)而行,泠然善也,但依舊有所待,非最高境界;只有順應(yīng)天地規(guī)律,順應(yīng)人性和本心,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才可以達到無所待的境界。那時,他人的眼光和外界的評價,將不再會震蕩你的心,焦慮自然無處可存。
讀《莊子》,可以讓自己汲汲于功名的那顆焦慮不安的內(nèi)心平靜下來。但我們也要對其中的思想辯證的吸收。儒道之法,兼而采其長、取其精,為我所用也。也許,淡泊明靜的境界和建功立業(yè)的追求可以握手言和。 [責任編輯:叢芳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