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喜歡的一首歌,推薦聽聽! 頭圖為張審軍先生攝影作品《獨生子》。 (一) 再一次遇到“耗子”,我才知道,世界上原來真有“一夜白頭”的故事。 “耗子”不是一只老鼠,他是一只曾經(jīng)生猛的“社會青年”。因為“社會人兒”的屬性,名字里的帶一個“浩”字的他,被很多人尊一聲“浩哥”。 我當初和他因為玩?zhèn)髌嫠椒诰W(wǎng)吧認識,一起砍過好幾個私服。我一直叫他“耗子”,對這個帶有嚙齒屬性的外號,他好像一直沒抵觸過,可能因為我送過他兩把裁決。 耗子是85年的,比我大3歲,85年的耗子,頭發(fā)全白了。 因為要裝修新房,這些日子經(jīng)常往建材城跑。在一個賣衛(wèi)浴的店鋪,耗子突然跳出來懟了我一拳說:兄弟,還認識我不? 我當時差點脫口而出:大爺你是不是認錯人了? 好在他及時自問自答了,“我是耗子啊”。我根本不可能認出他來,花白的頭發(fā)加上憔悴的神情,讓他看起來簡直像個60歲的人。 于是一定要求我去他的小店里坐下聊聊敘舊,我才得以體會,這些年來生活對他的殘忍。 耗子的店面不大,主賣窗簾,順帶著還有些零碎的東西。他現(xiàn)在過上了給按摩椅“包漿”的生活,桌子上的保溫杯冒出裊裊熱氣,里面泡著橘子皮,因為他最近“正上火”。 現(xiàn)在的浩哥,打遠一看就是一枚橘子味的油膩中年男人。 說是“一夜白頭”,可能并不客觀,心力交瘁的那段時間,耗子根本沒心思照鏡子,只是突然某一天發(fā)現(xiàn),哦,頭發(fā)怎么全白了? 半年前,耗子的媽媽去世了,胃癌。治療的過程異常艱辛,做了胃切除,可惜癌細胞已經(jīng)多器官轉(zhuǎn)移,最終不治。 生活對不幸的人,總是容易呈現(xiàn)一種全面的崩潰。 媽媽住院的時候,偏偏耗子的爺爺也病倒了,中風癱瘓。耗子他爸只有兩個姐姐,都遠嫁外地,于是那段時間,耗子和他爸兩個人都住在醫(yī)院里,“幸好還有身邊的親戚幫忙,不然那個時候我爸就頂不住了?!?/span> 自己的生意完全沒有精力去管,本來去年房市很火,但因為家里的事情,耗子去年基本沒賺到錢,而且喪失掉很多好的機會。為了照顧家里和上小學的兒子,他老婆不得不辭掉工作,因為沒人愿意雇傭一個每周都要請2次假的人。 年老體弱,疾病交加,耗子的爺爺很快就去世了,這事一直沒告訴他媽。爺爺?shù)脑岫Y他沒能去,因為媽媽還在病床上躺著。爺爺喪事那天,他在衛(wèi)生間哭了好久,出來之后卻和媽媽在iPad上看了部喜劇電影。 家里草草辦了喪事之后,耗子的爸爸又大病了一場。 “那段時間,我爸媽都在一棟住院樓里,媽媽在12樓,爸爸在15樓。那時候突然覺得,要是自己有個兄弟姐妹就好了,至少還有個親人相互打氣?!?/span> 給媽媽治病前前后后花了大概近60萬,耗子不得不賣掉了家里的一套房子,是一套老破小的房子,這些錢,可以讓他媽媽多活52天。 耗子和我說,人真的到那個地步,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冷靜的可怕,每一天都在算計中度過,算住院一天要花多少錢,算手頭存款還能支撐多少天,算一天基本的生活開支還能不能再省,算如果不給兒子報興趣班的話,那些錢就可以多幫自己還3個月房貸…… 耗子一如既往的坦誠,他和我說,其實醫(yī)生跟他提過一個比較激進的治療方案,據(jù)說有成功案例,但按那套方案治療的話,還需要再準備大概30萬。 那意味著要把家里剩下的唯一一套房子也賣掉才行,“畢竟還有老婆孩子啊”耗子選擇了相對保守的治療方案。 “我始終覺得自己對不起我媽,明明自己還有能力,為什么就沒能去試試呢?” “但說心里話,如果再讓我選一次,我可能還是做同樣的選擇。草泥馬的,人有時真挺沒勁,挺無奈的?!?/span> “我媽走的前兩天,還說等病好了,出院的第一天就給我飽一頓餃子,我媽做菜不怎么好吃,從小到大,我最喜歡吃她包的餃子。這一點,我媽一直記著。” 聽他說完這句話,我趕緊把頭低下,實在沒有勇氣去直視他的眼睛。 但是我知道,浩哥哭了。 (二) 在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實施之前,中國實行了30多年的計劃生育。 如今,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正面臨著中國社會前所未有的養(yǎng)老困境。這是一個龐大到不容忽視的群體,2007年,衛(wèi)計委曾經(jīng)公布中國獨生子女的數(shù)量,和我一樣的獨生子女, 在中國,官方給出的數(shù)字是超過9000萬。 曾經(jīng)的“只剩一個好”,正面臨著現(xiàn)實中“無人來養(yǎng)老”的保障體系和倫理窘境。 所以,張審軍先生拍攝的這幅名為《獨生子》的攝影作品,才令數(shù)以千萬計的獨生子女心間,產(chǎn)生了某種莫名的震撼,因為80一代的獨生子女突然意識到,這個孤寂脆弱的背影,是你,是他,也是我。 (獨生子 張審軍攝) 30多年的計劃生育,造就了“421”這種中國社會最典型的家庭結構,即夫妻雙方,贍養(yǎng)四名老人和一個孩子。 當夫妻雙方的父母逐漸老去,在社會保障遠未完善的今天,“421”這種典型的倒三角家庭結構,將毫無意外地形成“養(yǎng)老倒掛”的現(xiàn)象。 無論你身處在北上廣深,還是偏居一隅,你都不得不承認,對于大多數(shù)80后的獨生子女而言,他們的父輩工作一生,其實并沒有留下來什么財富,大多數(shù)80后的父母,最值錢的不過是一套老破小的房子而已。 對于80后一代,“未富先老”已然是他們必須面臨的現(xiàn)實處境。 也許中國經(jīng)濟繼續(xù)保持30年的極速增長,我們或許能夠迎來相對完善的醫(yī)療和養(yǎng)老保障體系。但是對于80、90一代,現(xiàn)實告訴我們,養(yǎng)老不能靠政府,這一代注定要承受很多社會轉(zhuǎn)型期的痛苦。 老有所養(yǎng),從來都是一個奢侈的名詞。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俞金堯的一份提案在社交網(wǎng)絡上得到大量轉(zhuǎn)發(fā)和支持,這份提案的名字是:《關于制定獨生子女父母養(yǎng)老政策的提案》。 提案建議,從國家層面制定專門的獨生子女父母的養(yǎng)老政策,對獨生子女父母的養(yǎng)老,給予政策、稅收、經(jīng)濟和土地優(yōu)惠等方面的支持。尤其提到了,對于獨生子女,國家層面應該給予“獨生子女護理假”,或適當延長獨生子女探親假的時間。 計劃生育之后,社會各界終于不得不正視,80后獨生子女父母的養(yǎng)老問題。 (三) 對于第一批獨生子女而言,他們踉蹌半生,已然正式跨入到中年。 人到中年,尷尬幾乎充斥在生活的每一個維度。 年輕人嘲笑他們油膩,老年人將所有殷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他們身上,小孩子呢,則眼巴巴地等著他們再給自己買一根冰淇淋。 上有老下有小,不敢任性不敢病,職場上還最不受待見。我們都必須承認,和滿臉膠原蛋白的年輕人相比,中年人和他們拼不過精力,老板卻要支付給你更多工資。 更現(xiàn)實的問題是,你的精力再也不會只屬于一個人,一件事。 對家有患病老人的獨生子女而言,你怎么敢說自己還能夠全情地投入工作?面對職場里面刮起來的“All in”風,他們只能選擇沉默,他們不得不選擇沉默。 每一個孩子都知道患病父母需要的不僅僅是經(jīng)濟上的支持,還有精神上的鼓勵和陪伴,但這就像水面上的天平一樣,唯有風平浪靜時,你才有可能完美地平衡它。 可有誰的生活,是風景浪靜的呢? 天平的傾斜呈現(xiàn)某種必然性,無論你選擇將天平的中心放在工作上,還是放在照顧父母上,都會有人替你惋惜,指責你做錯了。我現(xiàn)在不敢說孰對孰錯,但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相同的答案: 無論選擇哪一種,你都會失去很多。 “80后”一代,還有下半場可言嗎? 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他們其中的很多獨生子女,正在經(jīng)歷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疲憊和蒼涼。 祝你們都好,愿我們都咬牙挺過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