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軒轅皇帝
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 【譯文】觀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則,掌握這個自然界法則來行動,也就足夠了。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譯文】自然界運動規(guī)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壞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領悟宇宙這種關系的規(guī)律,以天道為人道的法則,這樣的人就能夠使它昌盛了。 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萬化生乎身。 【譯文】將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變化規(guī)律同自身變化規(guī)律一起認識,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與天道之規(guī)律,這樣宇宙雖大,如在心中;萬化雖多,不出一身變化規(guī)律之內(nèi)。 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萬化生乎身。 【譯文】將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變化規(guī)律同自身變化規(guī)律一起認識,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與天道之規(guī)律,這樣宇宙雖大,如在心中;萬化雖多,不出一身變化規(guī)律之內(nèi)。 天性,人心;人心,機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譯文】天性,其實是人原來的本性;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動靜變化規(guī)律中無形的變化著,這就叫機心。人性的變化都是由這“機”來決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規(guī)律的道來端正人性的方向,人們才能克服一些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主觀欲望,達到存天理定人性。 天發(fā)殺機,移星易宿;地發(fā)殺機,龍蛇起陸;人發(fā)殺機,天地反覆。 【譯文】天發(fā)了殺機,星宿就要移位可隕落;地發(fā)了殺機,江海中的龍蛇就要爬上岸來;人動了殺機,就會弄得天翻地覆。 天人合發(fā),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譯文】天和人共同發(fā)生了殺機,這就造成了社會動蕩不安的局面,大亂必然得到大治,在天下大亂,八方不守的局面時候,肯定會出現(xiàn)一個新的王朝,來奠定了自己萬變中的基礎。人的天性有靈巧和笨拙之分,但是要揚長避短,善于正確運用伏藏之術。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譯文】人有九個竅位,這九個竅位常常受到誘惑和干擾,九竅中惟耳、目、口三者為招致精、神、氣散失之要竅,如果能夠得到動靜相宜的修煉,就能抗拒外來邪魔的入侵。 火生于木,禍發(fā)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圣人。 【譯文】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火是生于木者,木干枯禍發(fā),生大火,必然會攻克任何東西。奸邪的人生于國家內(nèi)部,當他們時機成熟有動亂時,整個國家都會崩潰。懂得這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變化規(guī)律和自身正邪變化規(guī)律,不斷加強自己的品德修煉,這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圣人了。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譯文】天生萬物,又使萬物走向死亡,這是事物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之道理。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材既安。 【譯文】天地精華,可以被萬物攝??;萬物,可以被人利用和破壞,人,過多利用萬物,反而會被萬物所殘害,這三種盜用關系應該把握得適宜,才能夠使三者相安。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譯文】所以說:飲食應該按一定時間進行,才能調(diào)理身體健康;行動要合其自然規(guī)律,就能保證萬物安順和諧。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譯文】一般人看見神奇的事物認為才是神奇,而不知道有些事物表面看并不神奇,而其實卻是令人高深莫測,這才是真正的神奇也。 日月有數(shù),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 【譯文】人們對每一年的日數(shù),月數(shù)按照自然規(guī)律來確定數(shù)字,大月、小月有明確規(guī)定;人們按照這樣的原理來生存、勞作,探求天地奧秘的圣人產(chǎn)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現(xiàn)。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譯文】天盜、物盜、人盜,三道的規(guī)律契機,深藏于事物之中,不為天下人們的感官所察見,察知。君子發(fā)現(xiàn)了這種契機,就會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親身實踐,而小人發(fā)現(xiàn)了這種契機就會拼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譯文】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聽覺特別靈敏,聾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別銳利。這是因為他們少受外界干擾,身心專注一事的結(jié)果。如果一個軍隊的統(tǒng)帥也能夠做到身心不亂,主事專注,白天黑夜都會認真思考,反復掂量,那樣十倍的兵力可以達到萬倍的戰(zhàn)斗力。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譯文】天沒有主觀心施恩于萬物,萬物卻感受到了這種莫大的恩惠,春天,一陣迅雷烈風萬物蠢然萌動,生氣盎然。 至樂性馀,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 【譯文】一個快樂到極點的人的性情肯定是放蕩有余,缺乏緊迫感,一個守靜至極的人的性情一定是清靜寡欲。廉明正直的。天道從統(tǒng)治角度看可以說絕對自私的,但是在運用方面應該是大公無私的,禽獸以弱小制服強大在于一鼓作氣。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譯文】生與死是互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這是宇宙新陳代謝的客觀規(guī)律。同樣有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若人害里求生,得恩而生,叫恩生于害,若人恩里求害,得害而死,叫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譯文】愚蠢無知的人把天文地理的自然現(xiàn)象變異弄到社會現(xiàn)象中來,認為自己知道這些吉兇禍福的征兆就自封為“圣人”,我以為能夠依據(jù)這些天文地理的自然現(xiàn)象變異用于分析社會現(xiàn)象中的事物變化,國家盛衰興亡,檢驗生死得失的人,才是智慧卓越的哲人;有些人以愚蠢和猜測來看待所謂圣人,我就不以愚蠢和猜測來看待圣人;有些人以神奇、神異創(chuàng)造奇跡是圣人,我就不認為圣人是有神奇、神異的。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譯文】所以說:那些對圣人愚蠢猜測或認為神奇、神異的人,他們?nèi)绯寥胨?,自投火中,走向自取滅亡?/p>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譯文】宇宙大自然的運動規(guī)律是以靜應動的,所以天地萬物才能夠蓬勃生長;天地萬物運動規(guī)律是浸透著,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事物都是正反、陰陽兩面的對立統(tǒng)一運動而推動事物的發(fā)展。由于陰陽二氣的推動,大自然變化才順利啊。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 【譯文】所以,深思熟慮的圣人深知自然之道不可違抗,所以順其自然,對它加以控制和利用。 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 【譯文】達到守靜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樂律和歷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譯文】于是,古人創(chuàng)造了奇門遁甲,推算出萬物生長與萬象紛呈的局面,在八卦甲子中又神秘地擺出神機妙算和伏藏的機道。并且用奇門遁甲中陰陽相勝之術不僅用于治國治軍,還被用于卦象測算中去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