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把偽課題洗掉,把課題研究的泡沫擠掉,把不端正的學術之風洗掉,還教育一個風清氣正的文化生態(tài)。 近讀某教育報刊,其中刊登《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普通高中生社團建設若干問題研究”成果公報》一文,先看標題挺有興趣,想想這是堂堂教育部的重點課題,而且最后是通過了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的結題鑒定,我想這個課題對于中學生社團一定是很有價值的,得出的結論一定也是科學而有意義的,所提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定是獨到的、且具有實踐指導作用的,甚至還有一定的推廣意義,然而看完全文之后大失所望。 文章包括兩部分內容:其一是問題和困難;其二是解決問題的對策。 問題和困難包括:第一類,制度層面的,既包括整體的教育制度,也包括學校層面的管理體制。第二類,學生自身方面的,包括學生自身素質、態(tài)度、學生社團負責人的素質。第三類,指導教師方面的,主要是指導教師的態(tài)度與能力。第四類,器物方面的,主要是開展社團活動的物質條件,如場地、時間、經費。 任何問題都可以歸結為制度、人的素質、物質條件,而學校中的人主要就是教師和學生,而人的素質無非就是態(tài)度和能力,這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問題分析,說了跟沒說完全一樣。一線教師、校長不用研究也完全知道這樣的結論。 我們再看研究者解決問題的對策。 對策一:轉變觀念,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社團及社團活動。這個標題下的內容是教育行政部門轉變觀念,接下來是學校轉變觀念、教師轉變觀念、學生轉變觀念。 對策二:深化改革,為學生社團本意的回歸創(chuàng)造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這個標題下的內容是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學校管理體制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對策三:發(fā)展學生社團,學校責無旁貸。這個標題下的內容是:第一,開動腦筋,創(chuàng)造條件,保證學生社團活動場所,使學生有地方活動。第二,開動腦筋,創(chuàng)造條件,保證學生社團活動的時間,使學生有時間活動。第三,解放思想,多渠道籌集學生社團活動的必要經費。第四,學校應該根據時代的進步情況準備一些學生社團活動需要的物質條件。 上述對策,依然是籠而統(tǒng)之,讓人啼笑皆非。它缺少對實踐多種可能性的具體分析,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它在實踐上真實程度如何,在什么情況下才會真的這樣;我們不知道它是否可行,可行與不可行的條件和根據怎么樣。說到底它是用人所共知的套話替代真實的研究,用空洞的教條概括復雜的教育現象。這個原本實踐意義很強的課題卻根本無法起到所應達到的實踐指導作用。 如果只有一個課題這樣“研究”,很好解決。可怕的是有不少這樣的教育部重點課題、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更有許多省級教育部門的重點課題、規(guī)劃課題,市級、縣級教育課題,都是無研究內容的課題,堂而皇之地發(fā)表,其結果都是騙人騙己,浪費了有限的教育經費,浪費了許多人力、物力,浪費了當事人的時間,說了一堆正確的廢話,制造了許多一本正經的垃圾,糟蹋了納稅人的錢,污染了整個教育界的學風。 如果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不能或不愿以一種冷峻的目光審視已有的教育課題研究,正視教育課題研究中存在的這樣或那樣的弊端,并加以分析、評判、甄別、批判,那么教育界的學風壞將是必然的了。 我們不能懷疑這之中有沒有課題申報過程中的學術腐敗問題,大凡沒有直接證據的懷疑都是輕率的、不負責任的,但是我們是否可以因此判斷:這樣的偽課題研究,其申報過程、其研究過程、其結題過程缺失了嚴格而到位的審查。圈內的人大都知道,課題結題大都是十分草率的。實事求是地說,今天的課題研究本身就有許多問題。 ? 首先是課題太多,課題太多就導致課題太濫,無價值的研究充斥其中。 ? 其次是課題管理太松,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規(guī)范和引導,我們不能推斷各級教育科研管理部門不作為,甚或是瀆職,因為我們知道承擔課題管理的人員十分有限,根本無暇顧及。 ? 第三是整個教育界缺乏自我批判精神,筆者絕非危言聳聽,當下教育界相對封閉,缺乏深度反思,缺乏自我批判,這樣的研究生態(tài)已經持續(xù)比較長的時間了,自說自話,鶯歌燕舞,最終導致教育的保守、停滯。正如霍葆奎教授所言:“只有一種觀點的學術,是窒息了的學術;沒有爭論的學術,是死亡了的學術?!?/p> 因此必須正視這個問題,現在到了該洗一洗課題研究的時候了。洗一洗課題,把把偽課題洗掉,把課題研究的泡沫擠掉,把不端正的學術之風洗掉,還教育一個風清氣正的文化生態(tà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