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小嘉參觀了朋友的新家,發(fā)現她家里十分整潔,好像所有東西都井井有條地放在自己該放的位置,再想想自己亂糟糟的小窩……于是小嘉詢問了朋友的收納方法,她給我推薦的一本書,叫《斷舍離》。她說看完你就懂收納了! 所謂的斷舍離: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舍去多余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著。 現在對自己來說不需要的就盡管放手。 小嘉回去就買了書來看,看完真的受益良多啊,對自己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那么一起來透過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學習高級收納法則吧! 1.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看到雜亂的物品被收得規(guī)規(guī)整整會有一種成就感,第一次小嘉把家里的所以東西分類擺放后覺得家里頓時寬敞了許多,心情也跟著變好了。 2.和自己喜歡的東西生活在一起。這樣的話就是達到了“斷”。斷舍離的斷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那么收拾的時候只留下自己喜歡的,不需要的東西放在家里再久你也不會使用,不僅浪費空間還影響視覺效果。 3.斷舍離在行為上要先學會“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東西全部扔掉。 舍的秘訣,就是完全地以自己為中心,并且以當下為時間軸。不需要的東西就丟到垃圾桶,一旦有舍不得的念頭,家里就永遠也不會整潔了!小嘉從前就是典型的不舍得扔東西的人,好看的瓶瓶罐罐,各種花樣的袋子,旅行帶回來的小紀念物等等,這些東西看起來不起眼,一旦不舍得扔,攢起來就是一籮筐! 4.這不是一種留戀,而是一種執(zhí)念。嘴上說著這個東西要做個留戀,其實一年也不會拿起來看一眼,這不是留戀,而是你的執(zhí)念。放下執(zhí)念,家里的東西自然就只剩下必需品了。 5.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放滿7成 看得見的收納空間只放5成 給別人看的收納空間只放1成。學會這個原則會令空間看起來更加整潔,就算看不見的空間也不要滿滿當當的放東西,不便于放置新的物品也不便于拿取,看得見的收納空間放五成滿最恰當。 6.了解自己,放下過去的自己,就能發(fā)揮出自己的潛能。當局者迷,人最難做到的就是充分了解自己,如果自己想不明白就去問問身邊的人吧,也許通過他們你能認識到一個全新的自己。比如小嘉就問了一起合租的朋友,他說,你總是把喝完的飲料瓶和快遞紙箱堆起來說拿去賣,可是最后你又嫌麻煩全扔給樓下拾垃圾的老爺爺了,但是這些“垃圾”在家里堆了整整兩個月。我保證,以后再也不攢這些不需要的東西了! 7.要是自己能隨便湊合著用一個東西,那別人也會用隨便的態(tài)度來對待你——“他都能用那樣的東西,穿那樣的衣服,那隨便拿個東西當禮物送他就行了。你對自己的定位決定了別人眼里的你,其實想想人的一生這么短,不如對自己好一點吧,不要太隨便。衣服舊了可以捐掉換新的,自己做一頓晚餐比吃泡面好。 8.通過不斷地篩選物品的訓練,當下的自我就會越來越鮮明地呈現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斷出準確的自我形象。斷舍離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就的,多練習幾次,你會越來越熟練,第一次你可以先扔掉不需要的小東西,慢慢的把不需要的衣物換掉,慢慢的收拾一些不需要的大件物品,慢慢的,家里就會變整潔了。 9.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能夠放開執(zhí)念,人才能更有自信。小嘉有一把吉他,是剛進入大學的時候買的,那時候對音樂充滿了興趣,寒假辛苦一個月的兼職就買了一把吉他,視作寶貝一般,可是學習了兩個星期之后,發(fā)現自己是個音樂白癡,吉他放在家里落灰。直到去年回家,我把吉他送給了朋友,與其落灰,不如給另一個人發(fā)揮它的價值。放開執(zhí)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10.這些在居住環(huán)境里放了好幾個月,甚至放了好幾年的東西,只不過因為不是生鮮食品所以才沒有爛掉。但是如果從機能上來說,它們早已經腐爛了。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就幾乎等于是暫住在一個垃圾暫放室。 主語到底是“我”還是“物品”?請養(yǎng)成經常如此自問的習慣吧。小嘉有囤貨的習慣,紙品、洗衣液、糧油等等,我會在搞活動時囤上滿滿一柜子,那時的我并沒有意識到我根本不能在保質期內用完那么多的東西,上個月我在柜子最里拉出一箱洗衣液,距離過期還有一個月,可是我根本用不完啊,也是因為這件事我意識到了囤貨的弊端,最初的我可能是為了省錢,最后卻把錢都浪費了。 11.啟動自動整理的機制 斷舍離把身體上的這種自動化系統(tǒng)歸為“相”,徹底地進行了斷舍離,打做出舒適的生存環(huán)境后,自己也就成為完全可以信賴的自己了。到了這個階段,人就自然而然不會再允許房間出現亂糟糟的情況了。維護住所與生活的舒適已經變成了理所當然、自動化的事。 必要的東西在必要的時候一定會獲得,與之相對的就是不懷疑和樂觀。
學習斷舍離收納法,最初的幾次,我每次都要提醒自己按照這個方法舍棄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后來我好像不需要提醒,大腦就明確的指示那些東西不需要,該扔了。 看完文章趕緊看看自己身邊有沒有不必要的東西,嘗試一下斷舍離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