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物組成】 法半夏、陳皮、枳殼,生姜,炒竹茹。瓦楞子、海螵蛸,砂仁、白豆蔻,左金丸(人煎)。 加減:脾胃虛寒者,去竹茹,加黨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濕濁留戀中焦者,加藿香、蒼術(shù)、厚樸;胃陰虛者,加沙參、麥冬;病久血虛者,加阿膠、黃芪、大棗。 【適用病癥】 反流性食管炎。 【用藥方法】 每天1劑,水煎2次,分早、晚服。10天為1個療程,治療3~4個療程。同時囑患者忌食生冷辛辣,禁煙、酒。 按:中醫(yī)學認為,反流性食管炎由飽食勞倦,損傷脾胃,或肝火內(nèi)郁,胃失和降而上逆,則膽汁反流人胃、食管;亦可因脾胃虛寒,不能運化而成,其中以肝胃濕熱而致者最為多見。故選用溫膽湯清熱和胃,降逆除痰,在此基礎(chǔ)上加入瓦楞子、海螵蛸增強和胃制酸之功效;以左金丸(黃連、吳茱萸)苦辛通降,和胃開郁。丸劑人煎,取其性緩,泄肝熱而不傷胃。全方寒熱并用,開郁與降逆相濟,和胃與制酸相輔。氣機暢通,胃氣和降,則膽汁反流可除。 |
|
|
來自: 卓尼中醫(yī)院華華 > 《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