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君曰:是五戒者持身法之根,善男子善女人,愿樂善法受持終身不犯是為清信,得經(jīng)得法永成道真。于是尹喜聞受即已,再拜而問何故有五。 老君曰:五者攝一切惡,猶天有五精以攝萬靈;地有五行以攝群生;人有五臟以攝神明。戒者防也,防其失也失而不防,則三涂盈逸。天人虛空是故五也。尹喜曰:大乎戒也何故失也。 老君曰:本得無失而得亦無所失。 老君曰:五戒者在天為五緯,天道失戒則見災(zāi)詳。在地為五岳,地道失戒則百谷不成。在數(shù)為五行,五數(shù)失戒則水火相薄金木相傷。在治為五帝,五帝失戒則祚夭身亡。在人為五臟,五臟失戒則性發(fā)狂。 老君曰:五戒于此而順于彼,故殺戒者東方木也,受生氣尚于長養(yǎng),而人犯殺戒則肝受其害。盜戒者北方水也,太陰之精主于閉藏,而人為盜則腎受其殃。淫戒者西方金也,少陰之精主于閉藏,而人為淫則肺受其沴。酒戒者南方火也,太陽之氣物以之成,而人好酒則心受其毒。妄語戒者中央土德,而妄語則脾受其辱。五德相資不可虧缺。 老君曰:此五,失一則命不成,是故不殺者乃至無有殺心。不盜者乃至無有邪取。不淫者乃至無有邪念。不飲酒者乃至無有勢立。不妄語者乃至無有漏泄。如是可謂成也。 老君曰:戒中淫酒,能生五惡。戒者戒惡也。世之男女歡淫罹于骨肉,上慢下暴毀滅天德,沉醉爭訟,禍命辱身妄作欺狂,罔有所由六親相盜,非但于他殺害眾生利養(yǎng)身口,如此等輩見生受業(yè),永墜諸苦備加五惡,無有休限。如有出者當(dāng)在邊夷,短命傷殘夫婦丑惡。及不貞廉貧窮凍露,在處不安如有所畜為人所奪。言說不信人所不親,意愿昏塞眾所慢輕。 此戒是太上老君西游,將至天竺,傳與尹喜(道德經(jīng) 太上戒經(jīng)) 第一戒殺,第二戒盜,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酒。 五戒者: 在天有五氣,(青 紅 黃 白 黑)以生萬靈。天道失戒則萬靈不生。 在地有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以育百谷。地道失戒則百谷不長。 在人有五臟,(心 肝 脾 肺 腎)以懾神靈。五臟失戒則百病叢生。 在治有五常,(仁 義 禮 智 信)以治人倫。五常失戒則品行發(fā)狂。 在物有五形,(長形 方形 三角 梯形 圓形)以人為用,五形失戒則物品不成。 在識有五志,(神 魂 意 魄 志)以智而明,五靈失戒則神智不清。 五戒與五行萬物對應(yīng)表: 五行:木、水、金、土、火。 五戒:殺、盜、淫、妄、酒。 五臟:肝、腎、肺、脾、心。 五竅:目、耳、鼻、口、舌。 五澇:風(fēng)、寒、濕、燥、熱。 五液:淚、汗、涕、涎、唾。 表里:膽 膀胱 大腸 胃 小腸。 體華:筋爪 骨發(fā) 皮毛 肉唇 面脈 五系:免疫 循環(huán) 呼吸 消化 分泌 五主:藏血 藏精 主氣 統(tǒng)血 藏神 五方:東、北、西、中、南。 五色:青、黑、白、黃、赤。 五常:仁、智、義、信、禮。 五形:長、梯、圓、方、角。 五靈:魂、精、魄、意、神。 五情:怒 驚恐 憂悲 思 喜。 五傷:怒、恨、怨、惱、煩。 五賊:喜、哀、怒、欲、樂。 五養(yǎng):色、聲、臭、食、味。 五元:元性 元精 元情 元?dú)?元神 五物:鬼魂 濁精 鬼魄 妄意 識神 五執(zhí):不服 狹隘 爭斗 猶豫 挑剔 五病:中風(fēng) 風(fēng)濕 火瘡 無力 神經(jīng) 五絕:肝癌 腎衰 肺癌 胃癌 猝死 五命:災(zāi)難 欺詐 貧窮 勞累 困苦 五象:草木 河道 道路 平地 高山 五蘊(yùn):色、受、行、識、想。 五味:酸、咸、辛、甘、苦。 五時:春、冬、秋 長夏 夏。 五用:生、藏、收、化、長。 五音:角、羽、商、宮、微。 發(fā)音:牙、唇、齒、喉、舌。 五旺:哭、呻、呼、笑、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