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時間領主 詩曰:
1上回書說到,咸亨年間,“初唐四杰”一起到長安參加典選。吏部侍郎裴行儉說,此四人雖有文才,但氣質浮躁淺露,不能長久享受官爵福祿,遂不用。四人只好悻悻離開長安。不表其他,單說駱賓王。 駱賓王,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其出身書香門第,父親以“觀國之光,利賓于王(《周易》)”之意,取名賓王,字觀光,期望他輔佐君王,建一番不朽功業(yè)。賓王不負眾望,少有才名,七歲吟出千古名詩《鵝》,名動天下——
然而,時運不濟。先是,在青州作縣令的父親早逝,家道中落,駱賓王度過了貧困的童年。長大后,他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自陳才能,他又恥于炫耀,辭不奉命。后來,他不得不從軍西域,守衛(wèi)邊疆,從而寫下不少邊塞詩,如“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等,豪情壯志,見聞親切。 轉眼到了30多歲,駱賓王的一腔政治抱負,仍無法實現,不免有些氣餒。他告別邊疆入蜀,進入大總管李義軍幕府,平定滿族叛亂。期間,他在四川結識了盧照鄰,兩人互有唱酬,并約好一起赴京典選。 沒想到,一行四人“全軍覆沒”。駱賓王本想跟朋友們一起游山玩水,但想起父親臨終囑托,又心有不甘,遂辭別好友,繼續(xù)混跡長安。期間,他作七言歌行長篇《帝京篇》,一時轟動京師,竟成初唐之絕唱。 功夫不負有心人。卻說這年冬,唐高宗到泰山封禪。齊州各界推薦駱賓王寫了篇歌功頌德的文章,把李治吹得天花亂墜。高宗龍顏大悅,當即給駱賓王封了個奉禮郎的小官。不多久,駱賓王被提拔為長安主薄,旋即又入朝任侍御史。 幸福來得如此突然??磥恚鸵w黃騰達了。 卻不知,一場災難正悄然而來。 2這一年,是678年,駱賓王40歲。赴任侍御史后,他感到自己政治的春天來了。 其時,武則天當政。駱賓王為了表現,多次上書諷刺,結果獲罪入獄。在獄中,其尚不思悔改,而是作《在獄詠蟬》一詩,抒發(fā)自己的悲憤之情。次年,遇赦得釋。又次年,調任臨??h丞。一腔熱血碰壁,官職越做越小,還如此偏遠,駱賓王內心的失望可想而知。 幸好,這里民風淳樸,大家對這樣一個文壇巨星,還是很追捧的。加上臨海風光秀美,駱賓王在這里度過了幾年愜意生活。但,政治的敏感仍在左右著他。此間,武則天已有取唐自代的端倪。駱賓王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一動向,在他的《久客臨海有懷》里,隱隱透出一股肅殺之氣——
果然,武則天廢棄李顯,自立為帝。駱賓王隨即辭了臨??h丞的職務,毅然加入了徐敬業(yè)討伐武則天的起義軍隊伍。起兵期間,他起草了著名的《代徐敬業(yè)討武曌檄》,打響了討伐武則天的第一槍。 檄文洋洋灑灑五百余言,義正詞嚴,氣貫長虹,先聲奪人,傾注了他巨大的政治熱情,也彰顯了他文學上的超人才華。據《新唐書》記載,武則天初觀此文,還嬉笑自若,當讀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時,驚問左右,是誰寫的,并感嘆道:“有如此才華,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笨梢?,這篇檄文的煽動力之強。 可惜,駱賓王的文章固然了得,徐敬業(yè)的武功卻未必匹配。三個月后,徐敬業(yè)兵敗被殺,駱賓王則不知去向。 3關于駱賓王之死,莫衷一是。 《舊唐書》記載:敬業(yè)軍中書檄,皆賓王之詞也。敬業(yè)敗,伏誅,文多散失。是說徐敬業(yè)兵敗后,駱賓王也一起被殺了。 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傳》,則記述了駱的另一種歸宿。說唐代大詩人、考工員外郎宋之問,因事屢次遭貶,流放江南。途經靈隱寺。這晚,皓月當空,宋之問在長廊上漫步吟詩,作出“鷲嶺郁苕峣,龍宮鎖寂寥”一聯后,卻始終想不出合適的下聯。 這時,一位老和尚正點著燈坐禪,見狀便問:“年輕人深夜不睡覺,卻在這里苦苦吟詩,是為什么?”宋之問回答:“學生想為寺廟題一首詩,無奈興思不來,苦吟不得佳句?!崩仙溃骸扒以囈魃下?。”宋之問遂吟誦第一聯給他聽。老僧聽后,反復吟唱數遍,說,“何不用‘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這兩句呢?” 宋之問聽后十分驚訝,覺得是這兩句遒勁壯麗,堪為絕對,遂靈感大發(fā),繼續(xù)把這首詩吟到終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fā),冰輕葉未凋。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痹倏创嗽姡仙浘篂槿罹倬?。 次日,宋之問再去拜訪,老僧已不見蹤跡。有知道底細的僧人說,“這老僧就是駱賓王。當年徐敬業(yè)兵敗,他與徐一起逃亡。抓捕的人抓不到,只好找與他倆相貌相似的人,砍下頭來交差,從此再不敢言抓捕一事。”問及老僧動向,對曰:“師父已乘舟渡海去遠方了?!?/p> 正史記載,駱賓王被戮于684年,時年44歲。而按野史所說,駱晚年隱居靈隱寺,不知終年。 后來,唐中宗復位,為駱賓王正名,下詔搜求其文章100多篇,以及詩歌10卷,令郗云卿整理,流傳至今。 這正是——
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
|
來自: 昵稱41961047 > 《唐詩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