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駱賓王 時間:619-約687 籍貫: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人 榮譽(yù):初唐偶像組合J4成員 名字來源:《易經(jīng)》: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專輯:《駱賓王文集》 代表作:《詠鵝》 名言: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社會履歷: 七歲,作《詠鵝》。 五十九歲,上書諷刺武則天,得罪入獄,作《在獄詠蟬》。 六十一歲,跟隨徐敬業(yè)討伐武則天,作《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后徐敬業(yè)兵敗,駱賓王下落不明。 駱賓王,唐代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數(shù)得著的神通之一。 他是婺州義烏人,也就是今天那個最著名的小商品城基地。 他的父親早年任青州博昌縣令,所以,教育駱賓王的任務(wù)就落在了祖父身上。 駱賓王的祖父學(xué)識淵博,尤其喜歡詩歌。 他常常抱著還不會說話的駱賓王,為其朗誦著名的詩篇。 從小受到熏陶的駱賓王,七歲就能夠背誦很多詩篇,有時還會自己原創(chuàng)一些。 一天,朋友來家里小聚,提出想見一見駱家年僅七歲就會寫詩的孩子。 朋友相聚本就是高興的事,大家要對自己的孫子多有恭維,駱賓王的祖父對此當(dāng)然不會反對。 更何況,他像現(xiàn)在的家長一樣,沒事就讓小孫子出來給人背詩。 駱賓王雖然年齡小,卻一點也不害怕,蹦蹦跳跳地走進(jìn)大廳,學(xué)著大人的模樣,一本正經(jīng)地向各位賓客行禮。 駱賓王挽著雙髻,腳上還穿著一雙可愛的虎頭鞋,眼睛炯炯有神。 賓客們沒有不喜歡他的。 有位賓客笑著對駱賓王的祖父說,久聞令孫聰明,今日能否冒昧地請他當(dāng)場作詩一首。 話音剛落,在場的人都看向駱賓王。 因為當(dāng)場作詩比私下里作詩要難得多,對著名的大詩人來說尚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一個七歲的孩子。 大家都為駱賓王捏了把汗。 沒想到駱賓王毫無懼色,大大方方地向那位賓客行了個禮,說道,先生請出題。 駱賓王的表現(xiàn)反倒讓那位賓客有些為難,既然驗證詩才,題目當(dāng)然不能太過簡單,但因為給孩子出題,又不能太過于艱澀,否則,傳出去就好似自己有意刁難孩子一般。 正在局促不安的時候,池塘里傳來一陣嘎嘎的叫聲。 原來駱家的花園里養(yǎng)了一群大白鵝,它們正伸著脖子對著天空叫喚。 那位賓客見此情景,內(nèi)心頓時升起一種想法,轉(zhuǎn)身對駱賓王說,就請以鵝為題作一首詩。 駱賓王沒有絲毫猶豫,胸有成竹地點點頭,吩咐來人端來書案,準(zhǔn)備筆墨紙硯。 見此陣勢,人們紛紛圍到書案旁,看看這個孩子是否如街坊傳聞那般有才氣。 駱賓王沒有因為人們的關(guān)注而緊張。 他不慌不忙地往硯臺里滴了幾滴清水,緩緩磨了起來,隨即提筆寫道,鵝、鵝、鵝。 三個“鵝”字怎么能算詩呢? 那位出題的賓客忍不住笑了,對駱賓王說,孩子,我是請你以鵝為題來作詩,不是考你“鵝”字怎么寫? 說罷,圍觀的人笑得更厲害了。 要知道,七歲的孩子會寫字,著實沒有什么稀罕的,而說他會寫詩也只是坊間傳聞。 看來,傳聞到底不可信,這孩子的才氣應(yīng)該是被人傳來傳去,過分夸大了。 雖然笑聲一片,駱賓王的祖父卻始終微笑著不發(fā)一言。 他從容地?fù)嶂ò椎暮?,眼光柔和的望著被人群圍住的孫子。 而駱賓王也如同祖父一般鎮(zhèn)靜。 聽聞眾人的嘲笑,他沒有惱怒,也沒有緊張,再度蘸筆寫了第二句:“曲項向天歌。” 這一句寫罷,人們的笑聲一下變小了。 這句寫得很生動,將白鵝揚(yáng)頭向天的姿態(tài)描繪得異常傳神,而且在烘托了開頭的三個“鵝”字,也有了一種生動活潑的效果。 笑聲最響的那位賓客現(xiàn)在也噤聲了,望著駱賓王,看他該如何往下寫。 駱賓王稍作停留,便一口氣寫下了后面兩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兩句是轉(zhuǎn)而描寫鵝在水中游動的場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還呈現(xiàn)了四種色彩:潔白的羽毛,淺綠的春水,紅色的腳掌,青色的波浪,加上“浮”和“撥”兩個動詞的使用,一幅色彩鮮亮的圖畫頓時鮮活起來。 靜動相宜的圖畫,配上前面兩種鵝的叫聲,使整首詩顯得生機(jī)勃勃。 此時圍觀的賓客再無笑聲,而是接連發(fā)出一陣驚嘆聲。 那位出題的賓客滿走向?qū)︸樫e王的祖父,說,這孩子將來必成大器。 后來,駱賓王果然成為初唐詩壇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他雖然詩名在外,但并沒有將詩歌之才變現(xiàn),他在政壇上卻一直處于失意狀態(tài)。 十九歲時,駱賓王前往長安參加科考。 詩名在外的他,居然落榜了。 落榜后的駱賓王,雖然心懷憤懣,但最終還是在朋友的推薦下,進(jìn)了道王府內(nèi)做了一名幕僚。 心灰意冷的他,原本會這么沉淪下去的。 但機(jī)會總是留給有才華的人的。 唐高宗前往泰山封禪時,駱賓王接受邀請,撰寫函表,歌頌皇帝的豐功偉績和大唐的繁華盛世。 駱賓王的一篇《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神采飛揚(yáng),如春風(fēng)化雨,潤物無聲。 高宗皇帝看罷,龍顏大悅,當(dāng)即降旨,封他為奉禮郎。 駱賓王就此步入仕途,曾從軍西域,宦游蜀中,歷任東臺詳正學(xué)士、武功主簿、長安主簿,一路升遷到御史臺正六品的御侍史。 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佳作名篇。 尤其是那首“傳遍京畿,以為絕唱”的七言長詩《帝京篇》問世,讓駱賓王更是成為大唐文壇一顆璀璨的新星。 由于唐高宗常年多病,武后開始走到臺前當(dāng)政。 已經(jīng)擔(dān)任侍御史之職的駱賓王憤憤不平,上本彈劾,卻反遭武后當(dāng)?shù)膹椲廊氇z。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在獄中寫下那首著名的《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后來,朝廷天下大赦,幾乎被人遺忘的駱賓王這才有機(jī)會走出監(jiān)獄,重新呼吸自由世界的空氣。 同時,埋下了對武后當(dāng)?shù)某鸷薜姆N子。 684年,武則天竊國稱帝。 時任浙江臨海當(dāng)縣令的駱賓王大怒,義無反顧地投入在揚(yáng)州招兵買馬的徐敬業(yè)麾下,準(zhǔn)備殺入長安,重拾李唐舊山河。 為了渲染氣氛,發(fā)動群眾,駱賓王先了《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并配了一首詩:城上風(fēng)威冷,江中水氣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文章就傳到長安,武則天,居然被氣樂,對群臣說,這么優(yōu)秀的人才,為什么沒有為我所用? 批判的武器,終究沒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駱賓王寫出了第一流的討伐文章,徐敬業(yè)卻沒有一流的征伐能力,雖然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瓦崗軍軍師徐懋功。 不到三個月,他們就被武則天派出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徐敬業(yè)被部下砍了腦袋,做為升官發(fā)財?shù)膲|腳石。 而駱賓王,也在戰(zhàn)斗中不知所終。 《資治通鑒》說他跟徐敬業(yè)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他投江自殺,《新唐書》說他逃跑了,從此不知所終。 對于這樣的天才,大家并不滿意這樣的結(jié)局。 唐代作家孟啓在《本事詩》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著名詩人宋之問到杭州的靈隱寺游玩的時候,想賦詩一首,證明到此一游。 但她吟出了首聯(lián)“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之后,便不知該如何對出下聯(lián)。 此時,一位掃地僧走過來,淡淡地道:“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大驚,連連稱奇。 當(dāng)他打算跟這位老僧好好討教的時候,老僧卻了無蹤跡。 后來,才詢問當(dāng)值的小和尚,才知那位老僧就是當(dāng)年大名鼎鼎的駱賓王。 故事終究只是故事,駱賓王從此在江湖里消失了,但江湖里仍然流傳著他的傳說。 唐朝雖然人才燦若星辰,可從沒有誰能像駱賓王一樣,以其骨氣、節(jié)操在歷史長河中輝映千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