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罐罐香肘 制法:把豬前肘炙皮后,洗凈剔去骨頭,切成小方塊下到六成熱的油鍋里,炸至表面色淺黃時撈出來,把煮熟的小土豆和鵪鶉蛋(去殼)也投入油鍋,炸至表面色金黃時撈出來,瀝油待用。 鍋里放色拉油燒熱,下姜片、蔥段、郫縣豆瓣醬、蒜瓣、干辣椒節(jié)、八角、香葉、排草和花椒,待小火炒香后摻鮮湯,加入豌豆和火鍋底料熬約20分鐘,濾取湯汁待用。 把炸過的豬肘塊、小土豆、鵪鶉蛋、水發(fā)小香菇和嫩豌豆放罐罐里,舀入自制湯汁,小火煨30分鐘,見湯汁濃稠時倒入窩盤,最后撒些蔥花便好。 巡湘洞庭魚頭王 號稱“不怕辣”的湖南人,對剁椒魚頭有種深深的情結(jié),這種天然深厚的群眾基礎(chǔ),湘菜館肯定都不會輕易放過,巡湘記的魚頭更是重磅打造、全明檔操作。此菜售價89元/只,單店每天售出130個,能創(chuàng)造一萬多元的營業(yè)額。在正式推出前,這只魚頭試制了半年之久,各個有可能影響到口味的環(huán)節(jié)都做了無縫提升。 走菜流程: 1、鮮活花鰱魚宰殺后砍下魚頭,去掉頸部主骨,放入腌魚汁中腌約15分鐘。 2、將魚頭撈出后控一下水分,魚鰾放在盤中一側(cè),再將魚嘴朝上擺放在盤中氣孔上,使魚頭穩(wěn)穩(wěn)“站立”在盤中。 3、在魚頭上澆入魚骨湯、李錦記蒸魚豉油,再均勻淋一勺剁椒醬。 4、放入特制蒸箱內(nèi)旺汽蒸約8-9分鐘。 番茄蝦撈 把番茄去皮并切成小塊,另取鮮蝦制成泥拌成蝦滑,待擠成小條入水鍋汆熟后,撈出來備用。 凈鍋放油,下番茄塊炒香并摻入雞湯,放入蝦滑、青豆和漲發(fā)好的葛仙米以后,加鹽、味精調(diào)味并煨制成菜。 糖醋巴沙魚 把巴沙魚治凈并剞菊花刀,納碗后加鹽、胡椒粉、雞蛋清和生粉,拌勻了待用。 凈鍋放油燒至八成熱時,下入巴沙魚炸成菊花形狀,撈出來裝盤。 鍋里留底油,下入用番茄沙司、白糖、大紅浙醋、鹽和濕生粉調(diào)制成的糖醋汁,炒勻便起鍋澆在盤中巴沙魚上,即成。 鱘龍魚去哪了 鱘龍魚體呈紡錘形,長吻歪尾,體表無鱗,外披5行骨板,造型奇特、頗具賣點(diǎn),而且魚骨3/4皆可食,膠原蛋白豐富,營養(yǎng)價值極高。“魚飛魚”選擇2-3斤重的鱘龍魚,魚身切片后與魚頭、胸鰭和背鰭、魚尾拼接做成此菜,其“飛天”的奇葩造型格外吸睛;西芹丁、臘八豆、小米椒圈炒制后蓋在魚身,香味濃、色彩炫。 原料: 鮮活鱘龍魚一條(重約1200克),臘八豆、西芹丁各20克,小米椒圈15克、蒜米10克。 調(diào)料:? 菜籽調(diào)和油(主要成分有菜籽油和花生油,營養(yǎng)價值均衡,成菜香氣更足)50克,自制料汁12克,鹽少許。 魚的初加工: 1、鮮活鱘龍魚先用木棍敲暈,然后用65℃的熱水澆燙魚身,拿鋼絲球擦掉表層的黑膜和粘液,直至魚身發(fā)白、露出花紋,拎起魚尾,放入熱水中略燙,刮掉魚頭和魚身處的硬角質(zhì);開膛后掏去內(nèi)臟,沖洗干凈。 2、砍下魚頭和魚鰭(保持胸鰭和背鰭完整不破損,用來擺盤),沿脊骨處將魚縱向一剖為二,頂?shù)陡某?.5厘米的厚片。 制作流程: 1、魚頭、胸鰭和背鰭、魚片、魚尾按照魚形擺入長方形瓷盤,在表面均勻撒細(xì)鹽少許,入蒸柜蒸制5分鐘至魚肉熟透,取出潷掉湯汁。 2、鍋入菜籽調(diào)和油燒至六成熱,下入蒜米煸香,倒入西芹丁、臘八豆、小米椒圈小火炒至香氣溢出,淋入自制料汁,翻勻后蓋在蒸熟的鱘龍魚表面,走菜即成。 自制料汁:? 蒸魚豉油100克、海天生抽100克、美極鮮味汁50克兌勻即可。 制作關(guān)鍵: 1、用熱水澆燙鱘龍魚身時,水溫太高或時間過長都會把魚身燙至爆皮,導(dǎo)致成菜不美觀,水溫以65℃最佳,時間4-5秒為宜。 2、蒸魚時間保持在5分鐘,若時間過短,魚身未熟透。 3、炒制澆頭時要保持小火,如果大火催熟,則臘八豆、西芹丁還未入味,便已失去水分,致使成菜干癟且味道寡淡。 干鍋牛蛙 原料:牛蛙2只 青紅椒塊、芹菜節(jié)、洋蔥塊各30克 干辣椒節(jié)15克 花椒5克 姜片、蒜片、姜蔥水、鹽、料酒、胡椒粉、香辣醬、生粉、香料油、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牛蛙宰殺治凈,斬成塊后納盆,加入姜蔥水、鹽、料酒、胡椒粉和生粉,拌勻腌味待用。 2.鍋里注色拉油燒熱,投入牛蛙塊滑熟后,倒出來瀝油待用。 3.鍋里放香料油燒熱,投入干辣椒節(jié)、花椒、姜片和蒜片先炒香,再下青紅椒塊、芹菜節(jié)和洋蔥塊炒斷生,隨后放入牛蛙塊翻炒,其間加香辣醬、鹽、味精和雞精調(diào)味,最后淋入香油便可盛干鍋內(nèi)上桌。 私房干鍋兔 原料:仔兔塊400克 小青椒節(jié)80克 小米辣節(jié)50克 芹菜節(jié)30克 洋蔥塊30克 青筍條30克 鮮花椒、大蒜、豆瓣醬、鹽、味精、白糖、香油、花椒油、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鍋里放油燒熱,先下仔兔塊炒干水分,再放小青椒節(jié)、小米椒節(jié)、青筍條、豆瓣醬、大蒜、鮮花椒和白糖炒香,稍后加入芹菜節(jié)、洋蔥塊、鹽和味精繼續(xù)炒勻,最后淋香油和花椒油便可裝盤。 炭烤麻得跳 這款牛蛙用炭火爐上桌后湯汁滾沸,“嗞嗞啦啦”的聲音四起,陣陣熱氣夾雜著花椒的香味席卷而來,令人食欲大開,其最大特點(diǎn)就是“麻得讓人跳腳”,花椒的麻香與牛蛙的鮮嫩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客人吃幾口后就會發(fā)現(xiàn)嘴唇都在微微顫動,但還是吸溜吸溜地停不下來。 走菜流程: 1、白蘿卜150克、花菜200克、藕片150克分別焯水?dāng)嗌煌炼箺l150克入六成熱油中浸炸至金黃色,撈起后一同盛入炭烤爐內(nèi)墊底。 2、漿好的牛蛙750克入熱寬油內(nèi)小火滑熟,油溫不可過高,否則牛蛙容易粘連在一起。 3、凈鍋內(nèi)加底油,放老姜粒60克、蒜子100克略煸,入洋蔥塊100克、紅花椒30克、青花椒20克、小米辣30克、香辣醬200克中火慢慢煸炒出香味,加自制牛骨湯1000克大火燒沸,放入牛蛙塊,調(diào)雞精8克、味精5克,稍加熱后迅速起鍋,澆在炭烤爐上。 4、鍋入底油大火加熱至七成,入彩椒塊50克、青紅椒圈75克激出香味后倒在牛蛙上,點(diǎn)火即可上桌。 私房回鍋肉 原料:帶皮豬五花肉400克 小鍋盔10只 野菌片80克 青椒片、甜椒片各20克 豆瓣醬、豆豉、甜面醬、糖色、鹽、味精、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先把豬五花肉塊放清水鍋里煮熟,撈出后切成片待用。 2.鍋里放油燒熱,下豬五花肉片炒至起燈盞窩時,續(xù)下豆瓣醬、豆豉、甜面醬和糖色炒香,接著加野菌片、青椒片和甜椒片,待勾入鹽和味精炒香炒勻后,即可起鍋裝盤。 絕味甲魚 原料:甲魚1只(約1000克) 土豆塊500克 四季豆節(jié)200克 泡姜絲50克 泡椒節(jié)20克 農(nóng)家自制豆瓣醬、鹽、白糖、味精、鮮湯、自制甲魚油各適量 制法: 1.把甲魚宰殺治凈,剁成塊投入沸水鍋,汆至斷生便撈出。四季豆另入沸水鍋里汆熟待用。 2.凈鍋上火,放自制的甲魚油燒熱后,下泡姜絲、泡椒節(jié)和農(nóng)家自制豆瓣醬炒出香味,再下甲魚塊和土豆塊稍炒,等到摻入適量鮮湯并加鹽、白糖和味精調(diào)味后,倒入煲仔內(nèi)下四季豆節(jié),同燒至入味便可端煲上桌。 說明:自制甲魚油,是一種專用于燒制甲魚菜的復(fù)制油,是用純菜油在鍋里加多種蔬菜料煉制后,再下酸菜、豆瓣醬、泡椒、泡姜、甜蒜等炒至干香,濾去料渣而成。 懷胎豆腐
原料:豆腐400克 豬肉餡100克 脆漿糊200克 番茄沙司、鹽、白糖、大紅浙醋、鮮湯、濕淀粉、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取豆腐切成數(shù)個夾刀片,逐一夾上豬肉餡以后,才掛上脆漿糊投入四成熱的油鍋里,炸至表皮金黃時,倒出來瀝油裝盤。 2.鍋里放少許的油,下番茄沙司、白糖和適量的鹽炒香后,再摻入鮮湯燒開,隨后用濕淀粉勾芡并淋大紅浙醋攪勻,起鍋澆在盤中豆腐上即成。 香菇花椒兔
原料:去皮兔1000克干小香菇100克豆腐干250克香葉10片八角8個小茴香10克桂皮10克陳皮1塊白蔻10顆干青花椒20克紅花椒30克干二荊條辣椒100克郫縣豆瓣80克香辣醬30克鹽5克味精3克雞精2克蔥、姜、胡椒、生粉、香油、花椒油、芝麻、香菜、菜籽油各適量 制法: 1.將去皮兔斬成2厘米見方的塊,加姜、蔥、胡椒和生粉拌勻腌漬10分鐘。鍋入菜籽油,燒至六成熱后,下入兔肉塊,初次炸過再復(fù)炸至色金黃且外酥內(nèi)干。 2.干小香菇水發(fā)浸泡,豆腐干洗凈切丁,分別炸至皮干。 3.將香葉、八角、小茴香、桂皮、陳皮、白蔻、干青花椒、紅花椒、干二荊條辣椒入沸水鍋,煮1分鐘撈出。另起鍋,入菜籽油,將以上香料炒香,再下郫縣豆瓣、香辣醬炒香,然后下入兔塊翻炒上色,摻400毫升清水,加入炸好的干小香菇和豆腐干,收汁亮油后調(diào)入鹽、味精和雞精,淋香油、花椒油并撒上炒過的芝麻,起鍋裝盤點(diǎn)綴香菜即成。 酸湯牛蛙
蛙肉在酸辣味的襯托下異常鮮嫩肥美,入口后輕輕一咬,仿佛會爆漿的“鮮肉彈”一般在舌尖上炸裂,深受女孩子喜歡! 走菜流程: 1、白菜100克、金針菇50克焯水?dāng)嗌笕胩炕馉t內(nèi)墊底。 2、漿好的牛蛙750克入熱油小火滑熟,瀝干油份。 3、凈鍋加底油,下入番茄塊150克,小火慢慢煸熟。 4、調(diào)入番茄醬100克、蒜泥50克、牛蛙酸辣醬100克,不停地攪拌煸炒至翻沙,加自制牛骨湯1000克、藥芹段150克、萵筍塊120克、蒜苔段100克,大火燒沸后放酒釀100克、鹽5克,倒入牛蛙,稍加熱后迅速起鍋,盛入炭火爐內(nèi),湯汁留在鍋內(nèi)。 5、鍋重新上火,加青紅椒圈100克,大火燒沸后淋白醋50克,快速澆在炭火爐內(nèi),點(diǎn)火即可上桌。 流沙豬豬包
流沙包是廣東茶點(diǎn)里的傳統(tǒng)“曲目”,趁熱掰開白色松軟的面皮,金黃色的餡兒便呈流沙狀緩緩淌出。劉偉光在為陶陶居設(shè)計流沙包時,把傳統(tǒng)做法與時尚外形結(jié)合,設(shè)計成了小豬的樣子。這款豬豬包推出后很有人緣,點(diǎn)擊率超高,大人小孩都喜歡。 制作流沙餡: 咸蛋黃入烤箱烤出香氣,取出后加入純牛奶,入榨汁機(jī)打成稀糊,倒出后加入奶粉、鷹粟粉、吉士粉、白豬油、魚膠粉,充分抓捏均勻,密封后入蒸箱蒸熱,取出攪勻,涼透后倒入粗砂糖調(diào)勻即成流沙餡。 制作流程: 1、面皮內(nèi)包入流沙餡。 2、收口變成圓圓的包子,貼上豬鼻子。 3、粘上耳朵。 4、摁上小眼睛,包子變得好萌啊。 燈籠雞
這道燈籠雞原本是民國時期成都餐飲名店“努力餐”老板車耀先所創(chuàng),后傳至重慶,經(jīng)演變引進(jìn)會仙樓,成為紅極一時的菜肴,被收入《中國名菜集錦》一書。1982年會仙樓進(jìn)軍華盛頓,燈籠雞的美麗賣相、咸鮮味道、酥軟口感俘獲了眾多外國食客,每天供不應(yīng)求,到后來更需提前預(yù)定才能品嘗。 制作流程: 1、仔土母雞1只(即將下蛋的母雞,凈重約500克)割喉放血,拔毛后從尾部開口掏去內(nèi)臟,沖洗干凈,剔掉骨架,加鹽揉搓雞身內(nèi)外使其充分入味,放入保鮮盒中,加適量蔥段、姜片、料酒拌勻腌制30分鐘。 2、將腌好的母雞取出放入一深口盤中,在肚子內(nèi)塞入水發(fā)魷魚片、鮮香菇、冬筍條各60克(三種原料提前汆水去掉異味),使其腹部重新變得飽滿,用牙簽封口、定型,澆入五香鹵水浸沒雞身,入蒸箱大火蒸1小時,取出瀝干,放入盤中。 3、鍋入色拉油15克燒至五成熱,下入紅油豆瓣10克小火炒香,待油色變紅時撈出豆瓣,放紅燈籠辣椒粒80克小火炒香,調(diào)入鹽5克,加雞湯40克中火燒沸,勾玻璃芡,關(guān)火澆在雞身上,盤邊點(diǎn)綴以鮮橙、圣女果、鮮紅小米辣、豆腐絲做成的“燈籠”即可走菜。 燈籠雞制作流程: 1、仔土母雞1只宰殺治凈,從尾部開口去內(nèi)臟,將肉皮翻開,從尾骨下刀,沿背部行刀剔至腿骨與胯骨關(guān)節(jié)的位置。 2、用刀尖劃開關(guān)節(jié)四周的筋。 3、抽出兩側(cè)的腿骨。 4、沿背部脊椎骨繼續(xù)一邊行刀一邊將皮肉翻開,剔下背骨、胸骨,注意翅骨需完整保留。 5、待雞骨脫出,將雞皮翻回原形,洗凈瀝干。 6、雞身內(nèi)外加鹽揉搓入味,放蔥段、姜片、料酒拌勻腌制30分鐘。 7、香菇、水發(fā)魷魚、冬筍塞入雞腹。 8、澆鹵水浸沒雞身。 9、入蒸箱大火蒸熟。 來源:餐飲微閱讀、四川烹飪雜志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