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由于就業(yè)途徑單一,底層進(jìn)入上流社會除科舉之外,通道鮮少,所以,進(jìn)軍科舉,入仕做官,成了古人再也正確不過的人生追求。然而,也有一些性情恬淡的人們,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一生愛好讀書,寄情山水,在江河湖海間延伸個人夢想,成就生命精彩。這樣的人不多,但也并不少,列舉十人,或能給人“先生之風(fēng),山高水長”的感佩: 1、陶淵明:魯迅先生說:“陶淵明先生是我們中國赫赫有名的大隱”,可見陶淵明的聲名之高。而為“大隱”,自是世事無牽掛,悠閑自在人。他自稱五柳先生,年僅四十歸隱田園,從此“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過起了隱居生活,直至終老,堪稱古代第一閑人。 2、李白:李白沒有參加過科舉,一生也只做過幾年的官,大部分時間在游山玩水、交朋結(jié)友,同時,也到處自薦,頗有跑官之嫌。他有兩個號,一曰“青蓮居士”,一曰“謫仙人”,均有出世之意。他一輩子都在東奔西跑,可以說,他是忙人中最閑的人,又是閑人中最忙的人。 3、陸龜蒙:字魯望,蘇州人。年輕時好學(xué),曾任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置園顧渚山下,常乘船設(shè)蓬席,任游江湖間,好讀書,寫詩,也好藏書,世稱“甫里先生”,唐代著名隱逸詩人。 4、林逋:字君復(fù),杭州錢塘人。《宋史》說他:“少孤,力學(xué),不為章句?!鼻嗄陼r期,他浪跡天涯,閑云野鶴一般。中年后,他厭倦漂泊,回到故鄉(xiāng)杭州,“結(jié)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過上了極其清苦的隱居生活。因他鐘情于梅,親昵于鶴,故得“梅妻鶴子”雅號。隱居期間,宋真宗、宋仁宗先后派人看望他,召他為官,均被婉拒。因其“性恬淡好古,弗趨榮利”,成為士大夫追慕的對象,范仲淹、歐陽修、梅堯臣等才俊多次前去討教,故名聲大振,去世后,宋仁宗賜謚號“和靖先生”。 5、邵雍:字堯夫,范陽(今河北涿縣)人。邵雍不追求功名,曾作詩《不愿吟》曰:“不愿朝廷命官職,不愿朝廷賜粟帛。唯愿朝廷省徭役,庶幾天下少安息?!倍啻尉芙^朝廷授官。他一生只做三件事,一是旅游,青年時期,他溯黃河、越汾水,考察江淮流域,游歷數(shù)年;二是讀書寫作,著有《觀物內(nèi)外篇》《先天圖》《伊川擊壤集》等;三是隱居洛陽“安樂窩”,授徒講學(xué),名相富弼、司馬光等退休后,籌資為邵雍建了一座莊園,莊園內(nèi)小橋流水,田連阡陌。邵雍把莊園命名為“安樂窩”,從此。在此讀書講學(xué),終老一生。 6、徐霞客:用一輩子遍游天下的人,徐霞客要算最著名的一個。他少年立志:“大丈夫當(dāng)朝碧海而暮蒼梧”,一生不入仕途,志在四方,跋山涉水,足跡所涉相當(dāng)于今天二十一個省、市,“達(dá)人所之未達(dá),探人所之未知”。 7、王夫之:字而農(nóng),號姜齋、又號夕堂,明末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明清三大思想家。青年時期曾反清,后隱居衡陽石船山,著書立說,耕讀自娛,世稱“船山先生”。他七十一歲時,清廷官員來拜訪慰問,他拒絕接見,還寫一聯(lián)句:“清風(fēng)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币悦髦?。 8、張潮:“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生此耳?!薄坝械厣现剿挟嬌现剿?,有夢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畫上者,妙在筆墨淋漓;夢中者,妙在景象變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边@是清人張潮《幽夢影》中的句子,文如其人,可知他是多么的閑。張潮雖因資財而得過官,但他并未入仕,一輩子吟風(fēng)弄月,閉門著書,得盡閑人之快。 9、袁枚:錢塘人,字子才,1716年生,1798年逝。1739年中進(jìn)士,做過翰林院庶吉士,任過縣令,1749年,年僅33歲的他,效法陶淵明,掛印辭官,隱居于南京隨園,隨后四十多年,吟詩作賦,醉心風(fēng)月,著作等身,弟子眾多,尤其女弟子眾多。他曾作一對聯(lián)曰:“不作高官,非無福命祇緣懶;難成仙佛,愛讀詩書又戀花。” 10、沈復(fù):字三白,號梅逸,蘇州人。沈復(fù)從未參加過科舉考試,一度以賣畫為生,后賣過酒。他一輩子兩大愛好,一愛讀書寫作,二愛妻子陳蕓,其自傳體散文隨筆《浮生六記》,記載了他家居生活和游歷見聞,尤其是與妻子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