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先生曾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寫到:“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diào)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里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diào)和,愿意開天窗了?!碑敃r魯迅先生所要表達的是某種社會政治的諷刺。不過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然后落實一個較小的要求,心理學(xué)稱為“拆屋效應(yīng)”還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某些城市提出機動車單雙號限行,人們不能一下子接受,分號每周限行一天,就很容易被人們接受;比如一個人工作不盡心盡力,同事常督促他多干些,后來他有重大失誤,導(dǎo)致部門所有人遭受損失。大家不再督促,心想只要不惹禍就行了。惹禍相當于“拆屋”,懶散相當于“開天窗”,這就是拆屋效應(yīng)。環(huán)境和條件不允許的時候,看似消極一些避重就輕,也可以達到相對滿意的合理結(jié)果。做人們的工作,給予較大的壓力,退一步求滿意的目標,都是可以借鑒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