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網(wǎng)紅”的莎翁,正遭遇最大敵人 陳熙涵 無人不曉莎士比亞,似乎又無人真正知曉莎士比亞。有人說,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特別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碎片化閱讀正在席卷全球。今年適逢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莎翁金句與心靈雞湯也成了網(wǎng)上最熱鬧的內(nèi)容之一———“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莎士比亞似乎成了靠金句走紅的網(wǎng)紅作家。 在一個特定的場合,聽一些受惠于莎士比亞的寫作者談談莎翁,顯得有趣而有意義。本屆上海書展將國際文學周首場論壇題目定為“莎士比亞的遺產(chǎn)”。黃浦江畔,英國詩人肖恩·奧布萊恩,艾略特獎和普利策詩歌獎得主、美國詩人沙朗·奧茲等來自海內(nèi)外的數(shù)十位作家、詩人和學者,坐在以冰塊降溫的古老建筑里,圍繞著莎士比亞侃侃而談,回溯莎翁在各自文學之路上留下的深淺痕跡。在這看似有些刻意的儀式感中,他們想提醒讀者,莎翁作品的魅力恰恰在于對復雜性的描寫,碎片化正是莎士比亞作品的最大敵人。 要有品位就談莎翁:各種文風的心靈雞湯充斥四周 今年莎士比亞突然躥紅。在網(wǎng)上,各種社交平臺,微信朋友圈里,莎士比亞堪比網(wǎng)紅,談莎翁成了一些人社交時彰顯品位的象征,一批類似心靈雞湯的莎翁金句仿佛一夕之間出現(xiàn)了,替代了閱讀原著,成為速讀莎翁的捷徑。諸如“莎士比亞作品里最狠的10句吐槽”“莎士比亞最著名的愛情名言金句” “聽君一席話,句句戳人心,聽莎士比亞教你做生意”等等專題冒了出來,并迅速地在年輕人中間轉(zhuǎn)發(fā)走紅。 如果你只知用“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這一句來談論莎士比亞,那你就嚴重落伍了。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四大喜劇以及著名的十四行詩等都被搜羅出來。有格言型莎士比亞:“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會閃光的不全是黃金”“適當?shù)谋Э梢员硎靖星榈纳钋?,過度的傷心卻可以證明智慧的欠缺”;有勵志型莎士比亞:“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讓冷酷的命運竊喜;命運既然來凌辱我們,就應該用處之泰然的態(tài)度予以報復”“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現(xiàn)在’兩字”;還有鴛鴦蝴蝶派莎士比亞:“要和一個男人相處得快樂,你應該多多了解他而不必太愛他;要和一個女人相處得快樂,你應該多愛她,卻別想要了解她”更有好事者羅列了所有的可以稱得上名言金句的莎士比亞語錄,這些類似心靈雞湯的文字一數(shù)竟超過1000條。 這種現(xiàn)象并不只出現(xiàn)在中國。英國詩人肖恩·奧布萊恩在論壇上發(fā)言說,當然不可能拋開莎士比亞談詩歌,但我們都知道,莎士比亞更重要的角色是戲劇家。他向我們呈現(xiàn)了精彩的世界,如今舞臺上的戲劇臺詞基本都能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找到根源。他那海浪般的寫作描述是史無前例的。然而,即使是在英國,也經(jīng)常有學生問我說“今天,莎士比亞和我們有什么關(guān)系?”在私下里,奧布萊恩透露,英國的年輕一代也會認為莎士比亞劇作有一些不符合現(xiàn)代戲劇審美的特點,比如脫離性格的冗長獨白、正面人物有失謙遜的自我贊揚等等。這對習慣了碎片化閱讀的人們構(gòu)成閱讀障礙,但“如果連我們都不深讀莎士比亞了,那么英國文化的聯(lián)系與傳承可能就要斷了。” 拿起莎士比亞,是放下碎片最好的方式 憑借詩集《雄鹿的跳躍》先后獲得英國T.S.艾略特詩歌獎和普利策詩歌獎,美國詩人莎朗·奧茲也出席了在黃浦江畔舉行的論壇,她談莎士比亞時充滿感性,她說:“我的父母是工人,小時候家里也沒有莎士比亞的書。當我14歲在書店中第一次看到莎士比亞的作品開始,他就成為了我最喜歡的作者。讀莎士比亞,讓我體會到了文學具體意味著什么,我在他提供的文學盛宴享受著句法、韻律和詞匯之美,除此之外,莎士比亞還告訴我們文學的魅力可以超越人性中的恐懼和害怕?!?/font> 莎士比亞的特點之一就是拒絕片面化,上海作家陳丹燕特別說到,莎翁筆下的人物和故事,寫出了人的復雜性、人處境的復雜性,這是文藝復興精神,也是莎士比亞跨越時空的魅力,這種精神不是只言片語能夠概括的。 采訪中,戲劇人紛紛對莎士比亞的精神遺產(chǎn)正被碎片化的閱讀消費表示出遺憾。戲劇導演徐昂表示,“碎片式”正是莎士比亞作品在當下遇到的最大敵人?;ヂ?lián)網(wǎng)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更“善于雜耍”。我們習慣于蜻蜓點水般,從多種信息來源中廣泛采集碎片化信息,越來越難聚精會神,越來越難忍受“靜默”,一旦你開始靜默,你會驚訝于自己心底的聲音如此巨大,大到需要有人幫你解答或者幫你理清。這就是為什么在已經(jīng)互聯(lián)網(wǎng)化的今天,劇場居然還是可以滿座的原因。因為在那兩個小時里靜默了,你清醒地沉醉著,也沉醉地清醒著?!澳闷鹕勘葋?,正好是你放下‘碎片’的機會?!?/fo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