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看見青龍橋車站,我耳邊都會不由自主飄蕩起一首老歌——“是誰,在敲打我窗?是誰,在撩動琴弦?那一段,被遺忘的時光,漸漸地,回升出我心坎??”一百多年過去了,這座號稱“中國最文藝”的小車站依舊樸實無華地靜靜佇立,它被群山包圍,在長城腳下,雖不再有上下乘車的客運業(yè)務,而這里的老時光和舊故事,也并未被世人所遺忘。 去八達嶺森林公園紅葉嶺看紅葉長城的北京游客,不少人會習慣性地去附近的青龍橋車站看看。要說青龍橋車站,肯定會提及它所屬的京張鐵路,京張鐵路起始自北京豐臺柳村,經(jīng)居庸關、八達嶺、河北的沙城、宣化至張家口,全長201.2公里,于1905年9月4日開工,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車,是中國首條不依靠外國人、由中國人自行建設完成,投入營運的干線鐵路。青龍橋火車站所在的南口至八達嶺段是百年京張鐵路保留較完整的一段,在20公里的線路內(nèi),分布著南口、東園、居庸關、三堡、青龍橋5座老車站。最近攝影師們最愛拍的“開往春天的鐵路”、“雪國列車”等景色,大都是S2線在這段鐵路行駛的春季和冬季時的場景。 由于地勢原因,京張鐵路在此以折返式鐵路爬坡,一般將該段稱為“人”字形鐵路,老京張鐵路南口段至八達嶺段目前已是全國重點文保,每天來這里的列車仍然不斷,S2線列車和部分普通列車在這里進行技術性停車折返后繼續(xù)前進,也就是車頭變車尾,車尾變車頭,從人字形鐵軌的另一邊折返下山,用延長距離的方法減緩了列車的爬坡坡度。在青龍橋車站邊,你可以看到詹天佑建造的著名“人字形鐵路”的盡頭。 車站的站名由關憲鈞題寫于光緒戊申(1908年)秋季,青灰色古樸外墻、很有民國風氣質(zhì)的站房保留著修建時的樣式。遺憾的是,車站內(nèi)部并不對散客開放,只接待單位團隊組織的參觀。我進車站內(nèi)部參觀過一次,站內(nèi)還留有舊時男女賓分開的兩個候車室,白色的墻體上有很多歷史圖片及介紹牌,青綠色門窗,深褐色長木條靠背椅,有站長室、貴賓室和運轉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