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你翻書,伴你共讀。各位親愛的悅讀書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繼續(xù)一起來讀阿德勒(Alfred Adler)心理學的代表作:《被討厭的勇氣》。
今天我們讀的是[第四夜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在上一節(jié),我們讀到了“共同體感覺”這個概念,首先,人際關(guān)系的起點是”課題分離“,終點是”共同體感覺“。 共同體感覺是指”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能夠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這些都還容易理解,也能夠接受。
但是,細節(jié)部分我們還是無法接受。例如,其中的”共同體“擴展到了宇宙整體,還包括了過去和未來,甚至從生物到非生物,這是什么意思呢?
哲人: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把阿德勒所說的”共同體“概念想象成實際的宇宙或非生物的話,那就會很難理解。當前我們可以理解成共同體范圍”無限大“。 青年:無限大?
哲人:例如,有人一旦退休便立即沒了精神。被從公司這個共同體中分離出來,失去了頭銜、失去了名片,成了無名的”平凡人“,也就是變得普通了,有人接受不了這一變化就會一下子衰老。
但是,這只不過是從公司這個小的共同體中被分離出來而己,任何人都還屬于別的共同體。因為,無論怎樣,我們的一切都屬于地球這個共同體,屬于宇宙這個共同體。
青年:這只不過是詭辯而已!突然聽到有人告訴自己”你屬于宇宙“,這到底能帶來什么歸屬感呢?!
哲人:的確,宇宙很難立刻想象出來。
但是,希望你不要只拘泥于眼前的共同體,而要意識到自己還屬于別的共同體,屬于更大的共同體,例如國家或地域社會等,而且在哪里都可以作出某些貢獻。
青年:那么,這種情況怎么樣呢?假設(shè)有一個人既沒有結(jié)婚,也還沒有工作、沒有朋友,且不與任何人交往,僅靠父母的遺產(chǎn)生活。他逃避”工作課題“”交友課題“和”愛的課題“等一切人生課題??梢哉f這樣的人也屬于某種共同體嗎?
哲人:當然。假如他要買一片面包,相應地要支付一枚硬幣。這枚被支付的硬幣不僅可以聯(lián)系到面包店的工作人員,還可以聯(lián)系到小麥或黃油的生產(chǎn)者,抑或是運輸這些物品的流通行業(yè)的工作人員、銷售汽油的從業(yè)人員,還有產(chǎn)油國的人們等,這一切都可以說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相連。人絕不會,也不可能離開共同體”獨自“生活。
青年:您是說要在買面包的時候空想這么多?
哲人:不是空想,這是事實。
阿德勒所說的共同體不僅包括家庭或公司等看得見的存在,也包括那些看不見的聯(lián)系。
青年:先生您正逃避在抽象論中。
現(xiàn)在的重點問題是”可以在這里“這樣的歸屬感。而在歸屬感這一意義上,也多為能夠看得見的共同體。這一點您承認吧?
例如,在拿”公司“這個共同體和”地球“這個共同體相比較的時候,”我是這個公司的一員“這種歸屬感會更強。用先生的話說就是,人際關(guān)系的距離和深度完全不一樣。我們在尋求歸屬感的時候,理所當然地會去關(guān)注更小的共同體。
哲人:你說得很深刻。那么,請你想一想,為什么我們應該意識到更多更大的共同體。
我還要重復一下,我們都屬于多個共同體。屬于家庭、屬于學校、屬于企業(yè)、屬于地域社會、屬于國家等。這一點你同意吧?
青年:同意。
哲人:那么,假設(shè)你是學生只看到”學校“這個共同體。也就是說,學校就是一切,我正因為有了學校才是”我“,這之外的”我“根本不可能存在。
但是,在這個共同體中自然也會遇到某些麻煩——受欺負、交不到朋友、功課不好或者是根本無法適應學校這個系統(tǒng)。也就是,”我“有可能對于學校這個共同體不能產(chǎn)生”可以在這里“的歸屬感。
青年:是的、是的。非常有可能。
哲人:這種時候,如果認為學校就是一切,那你就會沒有任何歸屬感。然后就會逃避到更小的共同體,例如家庭之中,并且還會躲在里面不愿出去,有時候甚至會陷入家庭暴力等不良狀況,想要通過這樣做來獲得某種歸屬感。
但是,在這里希望你能關(guān)注的是”還有更多別的共同體“,特別是”還有更大的共同體“。
青年:什么意思呢?
哲人:在學校之外,還有更加廣闊的世界。而且,我們都是那個世界的一員。如果學校中沒有自己位置的話,還可以從學?!蓖饷妗罢业絼e的位置,可以轉(zhuǎn)學,甚至可以退學。一張退學申請就可以切斷聯(lián)系的共同體終歸也就只是那種程度的聯(lián)系。
如果了解了世界之大,就會明白自己在學校中所受的苦只不過是”杯中風暴“而己。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風暴也會變成微風。
青年:您是說如果閉門不出就無法到杯子外邊去?
哲人:悶在自己房間里就好比停留在杯子里躲在一個小小的避難所里一樣。即使能夠臨時避雨,但暴風雨卻不會停止。
青年:哎呀,道理上也許是如此。但是,跳到外面去很難。就連退學這種決斷也沒有那么容易。
哲人:是的,的確不簡單。這里有需要記住的行動原則。當我們在人際關(guān)系中遇到困難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傾聽更大共同體的聲音“這一原則。
青年:更大共同體的聲音?
哲人:如果是學校,那就不要用學校這個共同體的常識(共通感覺)來判斷事物,而要遵從更大共同體的常識。
假設(shè)在你的學校教師是絕對的權(quán)力主導者,但那種權(quán)力或權(quán)威只是通用于學校這個小的共同體的一種常識,其他什么都不是。如果按照”人的社會“這個共同體來考慮的話,你和教師都是平等的”人“。如果被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那就可以正面拒絕。
青年:但是,與眼前的老師唱反調(diào)應該相當困難吧。
哲人:不,這也可以拿”我和你“的關(guān)系來進行說明,如果是因為你的反對就能崩塌的關(guān)系,那么這種關(guān)系從一開始就沒有必要締結(jié),由自己主動舍棄也無所謂?;钤诤ε玛P(guān)系破裂的恐懼之中,那是為他人而活的一種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青年:您是說既要擁有共同體的感覺,又要選擇自由?
哲人:當然。沒必要固執(zhí)于眼前的小共同體。更多其他的”我和你“、更多其他的”大家“、更多大的共同體一定存在。
未完待續(xù)··· ···
PS:目前簽到系統(tǒng)正在維護升級,暫時一段時間無法簽到,敬請見諒。
|